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通川感事》
《通川感事》全文
明 / 林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老销髀肉愧征鞍,目对人心日转难。

尽索丁奇翻戊校,几烹丙穴侑辛盘。

马鸣路黑边麈满,巷哭堂深短烛寒。

惆怅乱阶谁首事,范阳无地葬衣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ōngchuāngǎnshì
míng / línjùn

lǎoxiāoròukuìzhēngānduìrénxīnzhuǎnnán

jìnsuǒdīngfānxiàopēngbǐngxuéyòuxīnpán

mínghēibiānzhǔmǎnxiàngtángshēnduǎnzhúhán

chóuchàngluànjiēshuíshǒushìfànyángzàngguā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俊的《通川感事》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首句“老销髀肉愧征鞍”描绘了年老体衰的人感叹岁月流逝,无法再骑马征战,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责。次句“目对人心日转难”则揭示了面对人心惶惶、世事艰难的社会现实,诗人感到愈发困惑和无力。

第三句“尽索丁奇翻戊校”暗示了社会动荡,人才被频繁调动,秩序混乱;“几烹丙穴侑辛盘”则借烹饪之词,暗指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困苦,连祭祀都显得凄凉。接下来,“马鸣路黑边麈满”描绘了战马嘶鸣、道路尘土飞扬的战争场景,而“巷哭堂深短烛寒”则渲染出家破人亡、哀鸿遍野的悲惨气氛。

最后两句“惆怅乱阶谁首事,范阳无地葬衣冠”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失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没有安身之地的悲哀,暗示了对故乡范阳(可能指代京城)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绝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明朝末期社会动荡的缩影。

作者介绍

林俊
朝代:明

(1452—1527)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成化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寻召还,复官,改南京。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猜你喜欢

洞霄宫·其二

维宋设宫观,有使有提举。

其制虽戾经,养贤丰禄糈。

所以殿阁臣,引疾自华膴。

南渡建炎中,内祠比京府。

洞霄典物隆,主者皆宰辅。

牧心作志书,惜未偻指数。

后遂弗深考,漫列《朱子》主。

校官祀《春秋》,徒然荐笾俎。

遗献竟久湮,靡文此进俯。

往者竹垞翁,翻史详为谱。

姓名及爵里,因年分次序。

百一十四人,历历可披簿。

其中多名流,遗徽映岩户。

应据曝书亭,作为邓志补。

否且锓诸木,悬诸两庭庑。

庶几垂不刊,来者目共睹。

毋虚道院游,于是可道古。

(0)

题于野种山亭·其二

咫尺幽奇境,青鞋不厌过。

一庭堆落叶,双树静交柯。

坐久疑空谷,看云覆女萝。

侧身天地外,岁月任消磨。

(0)

谒柳公祠·其二

白日悲歌荔子丹,愚溪桥下水漫漫。

柳公岩古长留姓,司马塘今尚纪官。

遗庙两州尸祝在,穹碑一片墨痕残。

清时无复徵蛇乳,闾左恬熙赋役宽。

(0)

玩珠洞燕集送别子乔之镇安

下瞰无底潭,上压千寻壁。

石柱忽倒垂,一洞破青碧。

山空人语响,径古苔痕积。

既瞻米老像,还求范公迹。

旷怀耿至今,风流缅似昔。

浊醪共斟酌,杂坐云根石。

回瞻隔浦帆,隐隐没沙碛。

水风时吹衣,斜阳澹将夕。

偶涉已浩浩,欲去仍恻恻。

良会不可常,况值远行客。

(0)

触目

隐隐杉皮屋,离离芋叶田。

归人如断雁,远水胜浮烟。

市晚低鱼价,村荒减社钱。

投壶有新格,为致酒如泉。

(0)

黄陵庙

目断重华竟不回,鹧鸪声入远江哀。

暮云祇傍苍梧宿,春水还疑沩汭来。

泪竹岂愁秦帝火,巫歌曾借楚卿才。

更堪鼓罢凄清瑟,风雨萧萧两岸苔。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