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犹迁客,孤踪愧俗人。
长缄存后舌,乍保爨余身。
楚泽云千里,春城月半轮。
潜夫潜未得,飘泊损天真。
十载犹迁客,孤踪愧俗人。
长缄存后舌,乍保爨余身。
楚泽云千里,春城月半轮。
潜夫潜未得,飘泊损天真。
这首明代诗人王一鸣的《十载》表达了作者十年来漂泊异乡、身处逆境的心境。首句"十载犹迁客",揭示了诗人长期被贬谪,如同流放的客人,历经十年的艰辛。"孤踪愧俗人",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自嘲和孤独感,他感到自己的孤寂身影与世俗之人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接下来的诗句"长缄存后舌,乍保爨余身",暗示了诗人为了生存,不得不保持沉默,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仅剩的生命。"楚泽云千里"描绘出广阔而迷茫的楚地泽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尽的漂泊。"春城月半轮"则以春天的城池和半轮明月,映照出诗人即使在艰难时刻,仍对美好有所期待的心情。
最后两句"潜夫潜未得,飘泊损天真","潜夫"暗指诗人试图隐藏自我,但仍未逃脱命运的安排,飘泊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初的纯真。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坚韧而又无奈的人生境遇。
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
身虽不饮酒,乐与宾客醉。
一从鬓上白,百不见可喜。
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
闻欢已倦往,得饱还思睡。
春归只如梦,不复悲憔悴。
寄言少年子,努力作春事。
亦勿怪衰翁,衰强自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