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非其君不事;孟子致为臣而归。
- 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伯夷与孟子的态度,展现了对忠诚与原则的深刻思考。首句“伯夷非其君不事”,引用了古代贤士伯夷的例子,他坚守道义,只侍奉明君,对于昏庸之主则不为所动,体现了对君主道德品质的高要求和对个人节操的坚持。次句“孟子致为臣而归”,则提到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作为臣子,应尽忠职守,但若君主失德,则可以辞官归隐,追求个人道德的完整和内心的自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探讨了在不同情境下,个人如何平衡对君主的效忠与维护自身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与个人操守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四次韵子云惠山见寄
潋潋桂华满,摇落楚江秋。
去年今夜,相望千里一扁舟。满目都门风露。
离别凄凉几度。霜雪渐盈头。
山水最佳处,常恨不同游。少年约,谈笑事,取封侯。
田园归晚,休问适不用吾谋。身外功名何处。
屈指如今老去。无梦到金瓯。
剩买五湖月,吹笛下沧洲。
少稷劝饮每作色明远忽拂袖去戏呈
无多酌我盖司隶,不能满觞田将军。
坐中幸免沐猴舞,且复周旋非贵人。
人言劝饮无恶意,君胡作恶使客起。
少陵亦遭田父肘,况我忘形友君子。
从今勿劝亦勿辞,我欲眠时君自归。
先生一斗一石醉,莫问喧争与嘲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