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高才卿守永康·其二》
《送高才卿守永康·其二》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岷峨悽怆未全苏,急要诸公着力扶。

政似刈葵难放手,民如种树莫搔肤。

雪山西去三边静,沬水东来万井腴。

小队还家聊上冢,天寒早与问无襦。

(0)
翻译
岷山和峨眉仍然凄凉未完全恢复生机,急需各位官员全力扶持。
治理国家就像割葵一样难以轻易放手,对待百姓如同种植树木,切勿扰动根基。
雪山西退,边境安宁,沫水东流,滋养了无数肥沃的村庄。
回家的小队暂且上坟祭祖,天气寒冷,应尽早询问那些衣不蔽体的人们。
注释
悽怆:形容悲凉、凄惨。
着力:用力、尽力。
政似刈葵:比喻治理国家的艰难。
莫搔肤:不要轻易触动根基。
三边:古代指边疆地区。
万井腴:形容村庄众多且富饶。
聊上冢:暂时祭扫坟墓。
无襦:没有衣服,指贫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送高才卿守永康(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高才卿赴任永康的关切和对当地百姓的深深忧虑。首句“岷峨悽怆未全苏”描绘了岷山、峨眉一带的凄凉景象,暗示当地可能经历了一些苦难,还未完全恢复生机。诗人希望高才卿能尽快投入治理,"急要诸公着力扶"表达了对他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政似刈葵难放手,民如种树莫搔肤”,运用比喻,说明政务繁重,需要耐心细致地处理,不能急于求成,对待百姓应如同种植树木,轻柔呵护,不可粗暴对待。“雪山西去三边静,沫水东来万井腴”则描绘了对永康地区安宁富庶的愿景,希望那里能够如同雪山西去带来和平,沫水东流带来丰饶。

最后两句“小队还家聊上冢,天寒早与问无襦”,诗人以个人行动表达对民生的关注,即使自己回家探亲,也会关心百姓衣食,尤其是那些衣不蔽体的人。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勉励,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杂咏·其六

懊恼巫山十二峰,高唐欲赋未从容。

当时绿酒银灯夜,恨听高楼明月钟。

(0)

祝栖老和尚七十有一

我岁乙酉夏,师年丙戌春。

所争九个月,同作七旬人。

老宦曾何补,名僧自有真。

鼎湖山月白,为照劫灰尘。

(0)

刘君堂前紫菊忽生黄花三朵萧君为索赠·其一

数朵东篱画不如,百灵移植重吹嘘。

坐令王母金光草,飞入仙人紫雾裾。

(0)

冬日集梅花下限韵

山深岚气晚初寒,嘉会传觞兴未阑。

隐映玉人花共见,凄霏雪片酒同看。

幽情别有香中韵,淡月闲牵梦里欢。

为报词人莫轻掷,春光容易怨凋残。

(0)

端阳后二日何瑞虞龙周勚何龙友诸子过集紫芝园同家霞举幼度桢卿有开文度分赋席上赋四首·其三得醒字

风前谁送蕙兰馨,散帙松窗昼不扃。

尘里共怀荆玉白,句中如见楚山青。

才因倚马人争避,酒为催诗客易醒。

真信古来名士业,只教醇酒与骚经。

(0)

伯襄太史携同似公赞夫代骧定国再过观梅时梅先开者飘落几尽止从山畔得一株太史方惘然不知梅开近皆两度也此事已三年矣是在梅花主人为之纪事·其二

若问梅花事,年来异往年。

每从千树里,争报几枝先。

间发暂前度,繁开仍后缘。

芳心君未了,看取季冬前。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