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甚丹青手,能移造化功。
三川山水国,半幅画图中。
玉局人何在,铜梁路可通。
巽岩扛鼎笔,文与画争雄。
妙甚丹青手,能移造化功。
三川山水国,半幅画图中。
玉局人何在,铜梁路可通。
巽岩扛鼎笔,文与画争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对好友王应求所绘蜀中山水屏障的赞誉之作。诗人以"妙甚丹青手"开篇,高度评价了画家的技艺,称其如同丹青妙手,能够移山倒海,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着,他将整个蜀地的壮丽山水浓缩在半幅画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画面的广阔和深远。
诗人进一步追问画中的玉局人物去了何处,暗示画作背后可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同时,他提到通往铜梁的道路,可能暗指画中道路的蜿蜒曲折,寓意艺术探索的无穷可能。最后,诗人盛赞李巽岩的画笔如扛鼎之力,既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又能在文与画之间争雄斗艳,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致描绘和深入评析,表达了诗人对王应求绘画技艺的钦佩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记得白公语,七十欠三年。
十千一斗酤我,休惜杖头钱。
遍地春声歌鼓,满眼斜阳烟草,思发牡丹前。
曲水自今古,风日为谁妍。住为佳,聊复尔,爱云山。
浩歌未已,花外新月一钩悬。
最好平安传语,道是阴晴有准,万里下吴船。
但愿人难老,不羡酒中仙。
笼柳堤烟,过墙淮月,寄情今古悠悠。
径开三益,松菊几番秋。
琴趣无弦有会,新声播、山晚青留。
烟波外,连绵不断,天北是神州。云浮。
游子意,秦关万里,终日凝眸。
溯书光藜杖,机影灯篝。
无恙春晖寸草,归期阻、清渭东流。
桄榔下,鹩枝偶托,重赋仲宣楼。
软红不到,傍凫潭依约,江家庭宇。
轻薄榆钱飘欲尽,惆怅春归何处。
清角吹愁,飞车辗梦,三两闲鸥语。
丛芦高柳,六朝烟水如故。
临镜螺黛新描,隔城山色,曾湿东风雨。
晴意雌霓弓样小,帘影阴阴垂暮。
朱鸟来时,黄鹂啭后,聊共流光住。
天涯芳草,涨波遮断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