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方祈谷,东来适佩萸。
凄风梧脱叶,积雨稻生蚨。
诗骨寒岩木,禅心古庙炉。
莫将明月句,容易谒姑苏。
西去方祈谷,东来适佩萸。
凄风梧脱叶,积雨稻生蚨。
诗骨寒岩木,禅心古庙炉。
莫将明月句,容易谒姑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送浮屠善慧东游》。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
“西去方祈谷,东来适佩萸。”开篇两句描绘出行者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象。“祈谷”和“佩萸”都是古人笔下的美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
“凄风梧脱叶,积雨稻生蚨。”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雨后的生机。这里的“凄风”、“梧脱叶”和“积雨”、“稻生蚨”都传达了一种季节更迭与自然循环的意境。
“诗骨寒岩木,禅心古庙炉。”这两句则是对诗人内在修养的写照。“诗骨”指的是诗人的坚韧不拔的艺术品格,“寒岩木”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禅心古庙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禅意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最后两句“莫将明月句,容易谒姑苏。”则是对友人的劝告和期望。这里的“明月句”可能指的是那些流传后世、光彩夺目的诗句,“谒姑苏”则是希望朋友不要轻易地向俗世索求什么,因为“姑苏”有时也被用来比喻尘世间的繁华与俗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在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既有对远方的无限向往,又有超脱尘世的高洁追求。
昔君坐谈诗,古音振宫商。
昔我起舞剑,三尺星斗光。
我剑何慷慨,君诗何老苍。
感此一笑叹,徒成九回肠。
久别忽想见,岁月惊惶惶。
岂无平生友,对面险太行。
知心今几人,况复天一方。
安得飞霞佩,共挹天瓢浆。
道义有真乐,何必甘膏粱。
临行劝我酒,我饮不尽觞。
一饮情易阑,再饮情更长。
斜阳重回首,烟水空苍茫。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
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
择肉于熊罴,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
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飧其妃。
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
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
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
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
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