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娱柱史,群从竹林游。
老去攀条惜,情多咏物愁。
何堪如此树,无乃不宜秋。
露冷三更笛,天涯独客舟。
那能怨摇落,重复见风流。
世态犹青眼,骚人已白头。
感时丝触绪,萦影月当楼。
前正诗篇逸,奇姿草圣遒。
绮言高落落,波磔偃飕飕。
馀荫谁相继,清阴遂莫留。
徘徊故园废,惆怅昔贤休。
五柳门空在,遗书烂漫收。
东山娱柱史,群从竹林游。
老去攀条惜,情多咏物愁。
何堪如此树,无乃不宜秋。
露冷三更笛,天涯独客舟。
那能怨摇落,重复见风流。
世态犹青眼,骚人已白头。
感时丝触绪,萦影月当楼。
前正诗篇逸,奇姿草圣遒。
绮言高落落,波磔偃飕飕。
馀荫谁相继,清阴遂莫留。
徘徊故园废,惆怅昔贤休。
五柳门空在,遗书烂漫收。
这首《秋柳十二韵》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以秋柳为题,描绘了秋日之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
诗中开篇“东山娱柱史,群从竹林游”,以东山和竹林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接着“老去攀条惜,情多咏物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咏叹,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何堪如此树,无乃不宜秋”,诗人对眼前的秋柳产生了疑问,似乎在思考这是否真的适合秋天,引出了对季节变换的思考。接下来“露冷三更笛,天涯独客舟”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夜晚景象,笛声与孤独的船只映衬着夜色,增添了诗的意境。
“那能怨摇落,重复见风流”,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凋零,并不抱怨,反而在其中发现了另一种美——风流。这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世态犹青眼,骚人已白头”,通过对比世态炎凉与个人的老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接下来“感时丝触绪,萦影月当楼”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个人思绪与月光下的柳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意境。
“前正诗篇逸,奇姿草圣遒”,诗人提到自己过去的诗作,赞美其风格的飘逸和书法的遒劲,同时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绮言高落落,波磔偃飕飕”,这两句继续描述诗人的语言风格和书法特点,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其艺术成就。
最后,“馀荫谁相继,清阴遂莫留”,表达了对后继无人的忧虑,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徘徊故园废,惆怅昔贤休”,诗人站在废弃的故园前,心中充满了对往昔贤者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