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梨俱幽沈大雅与杜并传》
《梨俱幽沈大雅与杜并传》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五言律诗

潘家大谷梨,今遍九河堤。

接树冰千鞠,单颗水一提。

马驮香黑瓮,雁过脆红犀。

未怕相如渴,王孙尽翠眉。

(0)
鉴赏

此诗《梨俱幽沈大雅与杜并传》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描绘了梨花盛开的壮丽景象,以及梨果的诱人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潘家大谷梨,今遍九河堤”,以“潘家大谷”点出梨花生长之地,而“今遍九河堤”则描绘出梨花遍布河岸的壮观景象,既突出了梨花的广泛种植,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旺盛。

接着,“接树冰千鞠,单颗水一提”两句,通过“接树冰千鞠”形象地描绘了梨花簇拥、洁白如冰的美丽景象;“单颗水一提”则以梨果为喻,强调了梨果的晶莹剔透,仿佛能从水中提起一般,凸显了梨果的诱人之处。

“马驮香黑瓮,雁过脆红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梨果的香气与形态。马驮着装满梨的黑瓮,不仅表现了梨的丰收,也暗示了梨的香甜;而“雁过脆红犀”则以雁过留声,比喻梨果的脆响与鲜艳,生动地展现了梨果的美味与色泽。

最后,“未怕相如渴,王孙尽翠眉”两句,借用了司马相如渴饮梨汁的故事,表达了对梨果的赞美之情。同时,以“王孙尽翠眉”形容人们品尝梨果后的喜悦与满足,生动地刻画了梨果带来的幸福感。

整首诗通过对梨花与梨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送刘伯瑞四首·其二

远斋无恙日,酬唱几多诗。

杜集容今附,韩门见昔师。

青云虽益显,种发欲奚为。

更欲求馀本,流传海内知。

(0)

药圃旧无竹仆为作诗从闲止乞栽

如闻旧隐竹多有,想见频年笋更添。

一日借居无不可,数竿分我未伤廉。

悬知影可连书屋,便恐山无到野檐。

如许作谋还自笑,未应于此是真潜。

(0)

春尽

南国春方尽,南风吹昼长。

野香花袭草,秀色麦侵桑。

客子政怀倦,田家任苦忙。

怅予终愧汝,垂老未渠央。

(0)

客长沙邢园堂下梅花一萼先开有怀成父斯远二首·其一

老树发青枝,晴多雨亦奇。

一花成独破,病眼得先窥。

又作殊方见,还成寄远诗。

不知闽与浙,何处念乖离。

(0)

雨脚

雨脚才能驻,风头倏又高。

未成曾点服,犹衣仲由袍。

斗食尘埃愧,束书灯火劳。

丁丁几樵斧,汎汎一渔舠。

(0)

咏智门佛殿前凌霄花与斯远同作

桂栽初得地,藤附亦凌霄。

层叶圆如葆,高花艳若烧。

故能开续续,殊愈落飘飘。

有木方思种,从僧会乞苗。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