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盘空,栏干叠叠红。
人行穿雪顶,禽语出冰中。
花草千峰合,霆涛万壑通。
摩挲问碑碣,风雨恐来攻。
二十四盘空,栏干叠叠红。
人行穿雪顶,禽语出冰中。
花草千峰合,霆涛万壑通。
摩挲问碑碣,风雨恐来攻。
这首诗描绘了天山壮丽的景色与深邃的自然之感。首先,“二十四盘空,栏干叠叠红”,以“二十四盘”形容天山的曲折蜿蜒,而“栏干叠叠红”则通过视觉色彩的对比,展现了山间红叶或霞光映照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热烈而壮观的氛围。
接着,“人行穿雪顶,禽语出冰中”,这两句通过人的活动和禽鸟的声音,将读者带入到天山的深处,感受那里的寒冷与生机并存的奇妙景象。人穿行于积雪覆盖的山顶,禽鸟在冰冻的环境中发出啼鸣,这样的场景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坚韧生命力,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
“花草千峰合,霆涛万壑通”,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千峰之间花草丛生,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而“霆涛万壑通”则以雷霆般的声响和波涛汹涌的气势,描绘了山谷间的壮阔景象,既有力量感,又充满了动态美。
最后,“摩挲问碑碣,风雨恐来攻”,诗人通过触摸碑石的动作,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风雨可能随时到来,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需面对自然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天山的自然景观之美,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日日秋风江倒回,江边执手重悠哉。
两山只欲当中住,一舸还应却下来。
说与蛟龙息豪怒,亦令鸥鹭少嫌猜。
吴头楚尾何时极,拈就前诗并展开。
中洲之中十树梅,蟠枝着地照蒿莱。
即非无主凭谁伴,自不冲寒要早开。
午蝶只随游子意,暮笳难写遁夫哀。
幽怀寂寂天应笑,插向归帆雪满桅。
纪今辰高会,屈指三朝,更逢重九。
珠履瑶簪,聚一天星斗。
菊蕊含芳,桂花笼艳,有美容争秀。
衮绣堂中,蓬壶影里,异香喷兽。
况是清朝,太平真主,治享雍熙,眷深耆旧。
恩锡兼金,遣星轺东走。
咫尺威光,下拜归美,愿我皇眉寿。
自此重裁,谢笺千纸,年年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