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王既为醢,淮阴亦就亡。
富贵不知退,往往召灾殃。
英雄自难驭,宁恨良弓藏。
留侯独见机,功成谢侯王。
愿从赤松游,辟谷求仙方。
前有范少伯,后有张子房。
彭王既为醢,淮阴亦就亡。
富贵不知退,往往召灾殃。
英雄自难驭,宁恨良弓藏。
留侯独见机,功成谢侯王。
愿从赤松游,辟谷求仙方。
前有范少伯,后有张子房。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沈启震所作的《读史(其三)》,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彭越和韩信的典故进行评述,表达了对英雄难以自我约束,以及明智选择退隐的主题。首句“彭王既为醢”提及彭越因叛乱被烹杀,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淮阴亦就亡”则提到韩信因不审时度势而遭贬谪,最终落得悲剧下场。
接下来,“富贵不知退”批评那些在富贵中失去警惕的人,往往会招致灾祸。“往往召灾殃”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诗人认为英雄难以驾驭,即使被“良弓藏”,也不应单纯归咎于君主,个人的选择同样重要。
“留侯独见机”赞扬了张良,他在刘邦成功后选择功成身退,体现了深思熟虑的智慧。“功成谢侯王”再次强调这种明智之举。最后两句“愿从赤松游,辟谷求仙方”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长生之道的向往,以范蠡和张良为例,表明这样的选择也是一种英雄的人生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寓言式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警示人们要懂得进退,避免因贪婪或不知止步而招致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