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略轩裳陶隐居,肘书百卷事宁躯。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脱略轩裳陶隐居,肘书百卷事宁躯。
茯苓日长东山涩,早晚柴车命仆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专注于读书修身的人物形象。"脱略轩裳"表达了主人公不拘小节,抛弃官场俗务的态度,如同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肘书百卷事宁躯"则强调了他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来充实自我,视学问为生活的重心,而非追求物质享受。
"茯苓日长东山涩"运用了象征手法,可能暗示着主人公的生活日渐平淡,但内心世界却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早晚柴车命仆夫"则预示着主人公可能会选择回归自然,乘坐简陋的柴车,让仆人驾车,过上更加简朴的生活,这与陶渊明的田园理想相契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
两陪千骑叩禅关,每听高吟解客颜。
吉甫壮猷方北伐,谢公高兴在东山。
僧轩深闭芳菲静,春昼初长鸟雀閒。
游览不知归径晚,火城看逐隼旟还。
积水寒收潦,深渊净见沙。
冷光怜玉洁,清鉴绝毫差。
鸥鸟居相乐,渔樵近有家。
济川新剡木,载石去乘槎。
树影鱼鳞密,城阴瓠子斜。
夤缘忘向背,顷刻变烟霞。
练白翻云叶,金镕荡日华。
照心同不隐,涤虑爱无邪。
客醉风吹酒,归迷斗转车。
林宗昔无暇,范蠡去空赊。
凫雁晴馀喜,波澜雪后佳。
谢塘芳草梦,依约向无涯。
儒术喜迂阔,学官每留滞。
君侯诚百一,才智两自异。
新书三十章,慷慨天下事。
每闻一篇奏,左右称万岁。
峨峨蓬莱山,册府上帝秘。
紬书必英才,念子方历试。
前此三数公,致身自容易。
心知青云路,已识翰飞地。
岂独铅椠间,是正琼瑶字。
顾念倾盖交,寂寞弹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