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成阴蕉叶重,金钿相对菊花繁。
莫悲举世无相识,佩蕙纫兰有屈原。
凤尾成阴蕉叶重,金钿相对菊花繁。
莫悲举世无相识,佩蕙纫兰有屈原。
这首诗以玉簪花为题,描绘了玉簪花与希纯之间的和谐与美好。首句“凤尾成阴蕉叶重”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玉簪花的枝叶比作凤尾,形象地描绘出其形态之美,同时与周围的芭蕉叶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次句“金钿相对菊花繁”则通过金钿与菊花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层次,菊花的繁盛与金钿的点缀相映成趣,展现出秋天的生机与美丽。
后两句“莫悲举世无相识,佩蕙纫兰有屈原”,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这里引用了屈原的故事,他以佩蕙纫兰自比,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即便在世间难以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但像屈原一样,坚守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与理想,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
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
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
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鬓。
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
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敲冰冰未泮,塞河流玉段。
轻舸莫言迟,古城沧海畔。
春皋兰蕙茁,晚井鱼虾乱。
时平无羽书,此乐异王粲。
燕然山北大单于,汉家皇帝与玺书。
持书大夫腰金鱼,飞龙借马出国都。
胡沙九月草已枯,草上霜花如五铢。
白裘貂帽著不暖,莽莽黄尘车款款。
野庐边月出陇来,风静天遥雁声短。
闻到罽庭尤若寒,译言揉耳不讥弹。
公于是时已观礼,踏雪再拜辞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