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方逐鹿,地筑假王宫。
碣卧黄龙背,阶藏朱草丛。
松钗沾露滑,竹粉堕霜风。
共选幽岩歇,颓垣吟夕蛩。
中原方逐鹿,地筑假王宫。
碣卧黄龙背,阶藏朱草丛。
松钗沾露滑,竹粉堕霜风。
共选幽岩歇,颓垣吟夕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与自然之美的画面。首句“中原方逐鹿”,以“逐鹿”比喻争夺天下,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群雄并起的背景。接下来,“地筑假王宫”则可能暗指在战乱中,一些地方势力建立的临时政权或据点。
“碣卧黄龙背,阶藏朱草丛”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碣石(可能是某种石碑或标志物)比作躺在黄龙背上,而台阶下隐藏着朱红色的草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富含历史感的氛围。
“松钗沾露滑,竹粉堕霜风”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松树的枝条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滑润而富有生机;竹叶上的粉末在寒霜的吹拂下飘落,展现出冬日的清冷与静谧。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
最后,“共选幽岩歇,颓垣吟夕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幽岩是隐秘的岩石,颓垣则是残破的城墙,夕蛩则是傍晚时分鸣叫的蟋蟀。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过去与现在之间复杂情感的探索。
破腊春未融,土膏寒不发。
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开轩万物晓,落势良未歇。
铿铿青琅玕,阅此岁凛冽。
摧埋头抢地,意气终自洁。
君子谓此君,全身斯明哲。
屋头维女贞,额色少泽悦。
稍能窥藩篱,亦有固穷节。
佳兴冉冉生,门外无车辙。
写之朱丝弦,清坐待明月。
射阳三万家,莫贵徐公门。
谁能拜床前,况乃共酒尊。
惟此酒中趣,难为醒者论。
盗卧月皎皎,鸡鸣雨昏昏。
东风何时来,堤柳芳且柔。
河冰日已销,漫漫春水流。
寒梅未破萼,芳草绿犹稠。
岁月不我还,念此人生浮。
高车无完轮,积水有覆舟。
鹿门不返者,谁得从之游。
江湖吞天胸,蛟龙垂涎口。
养躯无千金,特为亲故厚。
本心非华轩,而与马争走。
聘妇缉落毛,教儿耨葱韭。
衣食端须几,将老犹掣肘。
安能诡随人,曲折作杞柳。
桓公瓮盎瘿,楚国不龟手。
生涯但如此,那问托婚友。
久阴快夜晴,天文若科斗。
村南鬼火寒,村北风虎吼。
野人驱鸡豚,缚落坚缠守。
刘郎弓石八,猛气厌冯妇。
一试金仆姑,归饮软臂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