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然新榜高亭,翰林铁画燕公手。
滁阳盛事,何人重继,湟川太守。
太守谓谁,文章的派,醉翁贤胄。
对千峰削翠,双溪注玉,端不减、琅琊秀。
坐啸清香画戟,听丁丁、滴花晴漏。
棠阴昼寂,细赓宾客,竹枝杨柳。
只恐明朝,绨封趣觐,未容借寇。
尽江山识赏,盐梅事业,焕青毡旧。
翼然新榜高亭,翰林铁画燕公手。
滁阳盛事,何人重继,湟川太守。
太守谓谁,文章的派,醉翁贤胄。
对千峰削翠,双溪注玉,端不减、琅琊秀。
坐啸清香画戟,听丁丁、滴花晴漏。
棠阴昼寂,细赓宾客,竹枝杨柳。
只恐明朝,绨封趣觐,未容借寇。
尽江山识赏,盐梅事业,焕青毡旧。
此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如画的亭台,翰林铁笔勾勒出燕公之手笔意境。诗人提及滁阳盛事,无人能继,而湟川太守则是文章派中的人物,醉翁贤胄乃是赞美之词。
对景生情,千峰削翠、双溪注玉,都未减损琅琊的秀丽。坐在亭中,只听得见清香花下滴答的水声,以及丁丁的钟声,都是春日晴好的声音。在树阴下昼寝宁静,不闻宾客之声,只有竹枝和杨柳的轻摇。
诗人担忧的是,在明朝的早晨,这些美好景致是否还能再次领略,而不被侵扰。诗中尽显江山之美,以及盐梅的事业,最后提及青毡旧物,都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怀念。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我昔初学咏,常读古人吟。
李杜重盛唐,奥妙而艰深。
偶然读时作,亦足豁胸襟。
丘壑吾曾历,一见早倾心。
人言今逊古,未尽古胜今。
千载同诗境,后贤自足钦。
可叹斐亭歇,钟缶共争音。
赖子有心者,遗编费苦寻。
万选求青钱,披沙获巨金。
未敢私所好,积帙灿琅琳。
取之充邺架,何愁饱蠹蟫。
一贵洛阳纸,声价满鸡林。
梦蝶园边一抔土,残碑斑驳勒石虎。
墓中虎骨化灰尘,头衔独以闲散取。
不知年代何许人,是清是明难判剖。
台湾自鼎革而还,郑氏开荒为初祖。
其时亦有济时贤,文武衣冠难仆数。
王辜卢沈张郁俞,刺桐花下诗坛聚。
正青先生别一流,好佛自作蝶园主。
之数人者我俱知,理乱不闻谢簪组。
吁嗟乎,生才乱世总不祥,不如闲散之为愈。
斯人不闻与虎群,虎亦不与斯人伍。
剩水残山一虎坟,春草秋花荐牧竖。
短歌当虎墓志铭,呜乎石虎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