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竹何年种,虚亭散翠阴。
清风自长夏,赤日避高林。
袅袅山云净,娟娟溪雾深。
地偏人不到,来往动高吟。
脩竹何年种,虚亭散翠阴。
清风自长夏,赤日避高林。
袅袅山云净,娟娟溪雾深。
地偏人不到,来往动高吟。
这首明代诗人孙一元的《脩竹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自然景象。首句“脩竹何年种”以疑问起笔,引人遐想竹子的悠久历史,暗示了亭子的古老与岁月痕迹。接下来的“虚亭散翠阴”则写出竹林的茂密和亭子的空灵,翠阴四溢,为夏日带来清凉。
“清风自长夏,赤日避高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宜人,清风习习,即使炎炎夏日,人们也能在竹林深处找到避暑之地。山云“袅袅”,溪雾“娟娟”,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最后,“地偏人不到,来往动高吟”表达了诗人对这处隐秘宁静之地的喜爱,以及在此处产生的诗意情怀。远离尘嚣,只有高吟低唱,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自然美的深深沉醉。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修竹亭的景致,寓情于景,富有意境。
木绵庵畔瘴云愁,犹恋湖山一壑秋。
从道黄粱俱一梦,几人解上五湖舟。
《二十七日晚到万安县县令冯仲文来问劳翌日登岸观故宋贾相秋壑所居故址左城隍祠右社稷坛中为龙溪书院其后二乔木郁然云贾相生于此书院旧甚盛田多于邑学今归之官独旧屋前后二间中存先圣燕居像左四公木主徘徊久之当宋季年君臣将相皆非气运方兴者敌襄樊无策可救江左人材眇然无可为者譬之奕者不胜其偶无局不败是时有识者为崔菊坡叶西麓无已则为文山李肯斋可也而痴顽已甚贪冒富贵国亡家丧为千载骂笑而刻舟求剑者乃区区议其琐琐之陈迹悲夫因赋二绝如罪其羁留信使之类皆欲加之罪之辞也·其一》【明·张以宁】木绵庵畔瘴云愁,犹恋湖山一壑秋。从道黄粱俱一梦,几人解上五湖舟。
https://shici.929r.com/shici/TDtDbfc6Pq.html
家住翠屏溪上头,思莼空结半生愁。
今朝初洗红尘梦,烟雨西江满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