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青霞谷》
《过青霞谷》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古风

背囊负丹经,花溪策绿玉。

既经琪林下,遂造仙山麓。

流水绕洞门,深松隐茅屋。

秋云寒不归,暮鸟飞相逐。

坐玩赤叶枫,行采黄花菊。

紫芝既可茹,秘检时自读。

渺矣丘中想,永怀霞外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青霞谷的游历与心境,充满了道家的隐逸之风和自然之美。

首句“背囊负丹经,花溪策绿玉”,开篇即展现出一位携带着丹经的道士,踏着花溪,手持绿色的竹杖,行走在山间,充满了神秘与雅致。这里的“丹经”象征着道教的修炼之道,“花溪”与“绿玉”则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

接着,“既经琪林下,遂造仙山麓”,描述了道士穿过了繁茂的琪树林,来到了仙山的脚下。这里用“琪林”和“仙山”进一步渲染了道家的仙境氛围,暗示了道士追求的超凡脱俗的生活。

“流水绕洞门,深松隐茅屋”,描绘了山谷中的清幽景象,流水潺潺,环绕着山洞的门户,而深邃的松林中隐藏着简朴的茅屋,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

“秋云寒不归,暮鸟飞相逐”,通过秋云的寒冷与暮鸟的飞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同时也暗示了道士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深深依恋。

“坐玩赤叶枫,行采黄花菊”,生动地描绘了道士在赤叶枫树下静坐观赏,行走间采摘黄菊花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融入。

“紫芝既可茹,秘检时自读”,表达了道士对紫芝的食用与对秘籍的阅读,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也反映了他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最后,“渺矣丘中想,永怀霞外躅”,以“渺矣丘中想”表达了对尘世的淡泊与超脱,以及“永怀霞外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士在青霞谷游历的描绘,展现了道家的隐逸思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军中乐二十首有序·其一出塞

元戎十乘度龙沙,旌旆悠悠士不哗。

踊跃长驱三万里,烽烟未熄肯言家。

(0)

漕船曲十首·其四

招招问舟子,船是江南不。

以我木棉花,换尔金阊酒。

(0)

金陵山寺诗八首·其六天界寺

春明门外梵王家,香室经台护绛纱。

礼罢金仙新铸像,供将鹿女乍衔花。

孤云寂寂窥禅定,驯鸽栖栖听法华。

方丈自能容卓锡,何须世外有恒沙。

(0)

饮山家值雪

茅茨伏腊故人情,崦曲遥看一棹迎。

竹树有声风不定,村桥无路雪初平。

桑麻楚楚田家具,鸡黍欣欣岁事成。

厌说四方糊口计,愿言从尔鹿门耕。

(0)

除夕二首丙子·其一

黑貂身作苦,白雪鬓何辞。

怀璧匹夫罪,亡金同舍疑。

世情颜远识,时事楚狂知。

四十明朝是,无闻敢自嗤。

(0)

春游与谢都尉二首·其二

春草绿盈盈,飞英扑马轻。

秦楼临曲水,谢客是宣城。

柳弱丁年态,花娇子夜情。

升平无汗马,都护听流莺。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