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几诗魂。飞入秋窗月一痕。
如此溪山如此夜,闲身。派别源流仔细分。
问字共论文。往日趋庭忆旧闻。
今对画图饶乐意,凝神。指点龙山认里门。
今古几诗魂。飞入秋窗月一痕。
如此溪山如此夜,闲身。派别源流仔细分。
问字共论文。往日趋庭忆旧闻。
今对画图饶乐意,凝神。指点龙山认里门。
这首清代邓瑜的《南乡子·题家大人清可亭论诗图》是一首词,以家中的清可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父亲一同品评诗歌的情景。"今古几诗魂"开篇,表达了对古今诗人精神的敬仰,"飞入秋窗月一痕"则通过月光映照在窗棂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的"如此溪山如此夜,闲身",诗人感叹眼前的山水夜色之美,同时流露出闲适的心情。
"派别源流仔细分",表明他们正在细致地讨论诗歌的流派和渊源,显示出对文学的严谨态度。"问字共论文"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既有文字探讨,也有对诗艺的切磋。
"往日趋庭忆旧闻"回忆起过去在长辈面前聆听教诲的日子,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知识的尊重。最后两句"今对画图饶乐意,凝神。指点龙山认里门",诗人面对画作时,全神贯注,仿佛能从画中找到通往诗歌深处的道路,形象地表达了对艺术和学问的热爱以及对家学传统的延续。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寓言于景,既展现了诗人与父亲的亲情互动,又体现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传承。
艳阳画出三春景。漾空濛,几缕春魂犹凝。
摇曳絮飞时,弄琐窗烟冷。
一桁轻丝吹不断,被燕剪、捎来难定。幽境。
尽看朱成碧,玉栏闲凭。何处。笑倚娉婷。
有娥池省识,东风妆靓。半面倩谁描,更柳遮花映。
偷眼蜻蜓窥未足,似镜里灯前曾并。人静。
奈帘波、缓荡碧云催暝。
润逼窗纱,凉侵簟竹,顿添憔悴。
将徐又紧,做出几分秋意。
对银屏、幽怀暗牵,素衾清梦谁料理。
最怜他此日,纹疏静掩,夹衣初试。空指。前游地。
任罥石苔滋,井栏愁倚。回波涨晚,翠点一池萍碎。
带苍烟、归鸦倦飞,暝阴未破云更起。
但虚空、冷荡柔丝,远天都是水。
水冷芦枯,山空木落,秋气悲哉。
况文园凋散,相如卧病,江关萧瑟,庾信生哀。
岁在蝉焉,日斜庚子,异物何来鵩可猜。
君休矣,便不祥似我,肯絓人怀。平生百计都乖。
算料理、愁肠剩酒杯。
但幕天席地,醉凭卿去,藉糟枕麴,死便吾埋。
石火飞空,白驹过隙,几度能逢笑口开。
人间事,任虚舟飘瓦,一日千回。
斯世何心,但息息、尘埃野马。
更莫辨、功名事业,谁真谁假。
岂若洁身同避世,丘何为是栖栖者。
似长沮、桀溺耦而耕,吾师也。商出处,红裙诧。
论成败,青衿骂。尽闭门息影,百般都罢。
只合浮生拚一醉,任他白服相高下。
笑嫁衣、终日为人忙,君休惹。
天末渺何许,江海思悠哉。
垂杨又见春碧,归梦入奇怀。
为问渡头老子,可借一帆风利,舟楫待君才。
我是忘机侣,鸥鹭不须猜。临河叹,乘桴意,逝川哀。
栖栖丘为何事,沮溺尽吾侪。
莫便中流击楫,且与赋诗横槊,慷慨尽余杯。
相慰芦中客,宝剑未沈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