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晚霞晴,油云岭外生。
秋霖飞倏忽,七夕度分明。
拂汉曾无爽,随轮似有情。
定应命造父,岂为降方平。
碧落宁留滓,金根待洗清。
不知谁最恨,点滴听深更。
高树晚霞晴,油云岭外生。
秋霖飞倏忽,七夕度分明。
拂汉曾无爽,随轮似有情。
定应命造父,岂为降方平。
碧落宁留滓,金根待洗清。
不知谁最恨,点滴听深更。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景致与情感的交织。首先,诗人通过“高树晚霞晴,油云岭外生”两句,营造了一幅雨前的景象,高耸的树木映衬着晚霞,远处的山岭上空聚集着浓厚的乌云,画面既壮阔又充满诗意。
接着,“秋霖飞倏忽,七夕度分明”描绘了雨势的变化,从骤然而至到逐渐清晰,仿佛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雨滴更加密集而明显,暗示着某种特殊的情感或事件即将发生。
“拂汉曾无爽,随轮似有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雨似乎在天空中自由地飘洒,没有丝毫的犹豫或偏颇,它随着月亮的轨迹移动,仿佛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现象充满了人文色彩。
“定应命造父,岂为降方平”中的“造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驾车高手,这里借指雨的路径和节奏,仿佛是被某种力量精确地控制,而非偶然。这句诗表达了对雨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碧落宁留滓,金根待洗清”则将视角转向雨后的景象,碧蓝的天空经过雨水的洗涤,显得更加纯净,金黄的阳光透过云层,照耀大地,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最后,“不知谁最恨,点滴听深更”以问句结束,表达了对雨声的深深沉思,无论是雨滴落在地面的声音,还是内心深处的思绪,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交融,既有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