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笠枯藤衲子装,间随巢燕寄僧房。
花埋红雨当三月,城带青山入夕阳。
古寺庭虚封薜荔,荒陵碑废上牛羊。
桐阴话罢茶烟冷,又听钟声出上方。
方笠枯藤衲子装,间随巢燕寄僧房。
花埋红雨当三月,城带青山入夕阳。
古寺庭虚封薜荔,荒陵碑废上牛羊。
桐阴话罢茶烟冷,又听钟声出上方。
这首清代诗人黄华的《宿馥公僧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僧院景象。首句“方笠枯藤衲子装”,通过“方笠”和“枯藤”形象地刻画了僧人的朴素装扮,暗示其僧侣身份。接着,“间随巢燕寄僧房”进一步描绘僧房环境,燕子筑巢寄居,增添了僧院生活的自然气息。
“花埋红雨当三月”以“红雨”形容花瓣飘落,仿佛三月春雨般绚丽,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景,但又因“花埋”一词透露出凋零之感。城市“城带青山入夕阳”则描绘了山色与夕阳映衬下的城市轮廓,富有诗意。
“古寺庭虚封薜荔”写出了寺庙庭院的古老与荒凉,薜荔蔓生,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而“荒陵碑废上牛羊”则暗示了周边陵墓的荒芜,与寺庙的静谧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最后两句“桐阴话罢茶烟冷,又听钟声出上方”,在梧桐树荫下话别后,茶香已冷,只有远处传来的钟声回荡在空中,更显僧院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日常,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禅意。
春工叶叶与丝丝,怕日嫌风不自持。
晓镜为谁妆未办,沁痕犹有泪胭脂。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
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
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
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烝壶似烝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羃。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羃赤。
琉璃载烝㹠,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万里乾坤雨乍收,冰轮展出碧云头。
蟾宫皎洁分明见,桂子婆娑黯里游。
照我独成孤影客,忘形相占一天秋。
长怀此夕风光好,不得袁安共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