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飔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
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
轻飔昼回芳,清泉晚宜瀹。
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
此诗《建兰》由清代诗人朱载震所作,描绘了建兰生长于幽谷之中的景象及其被移植后的情态。
首句“丛兰生幽谷”,以“丛”字强调兰草群聚生长的茂盛,而“幽谷”则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自然环境,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
接着,“莓莓遍林薄”一句,通过“莓莓”形容兰草覆盖的范围之广,不仅限于林间,连薄处也无处不在,进一步展现了兰草生命力的旺盛与分布的广泛。
“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不纫”意指兰草虽未被精心照料,但其自然生长的状态也自有其美;后句“已胜当门托”则是说即使在门前被随意放置,也比无人问津要好,表达了对兰草坚韧生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的赞美。
接下来,“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描绘了建兰被移植到更高级的环境,从幽谷走向了珍稀的几阁之中,象征着其价值的提升和命运的改变。
“掉头忘闽海,倾心向京洛”两句,以“掉头”和“倾心”形象地表现了建兰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向往,从闽海(福建)到京洛(北京),跨越地理界限,表达了兰草对更高追求的渴望。
“轻飔昼回芳,清泉晚宜瀹”描绘了建兰在新环境中生长的环境条件,白天有轻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夜晚有清泉相伴,为兰草提供滋养,营造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玉轸一再弹,天际如可作”以“玉轸”比喻琴弦,暗示有人在欣赏或弹奏,表达了人们对建兰美的欣赏与赞叹,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建兰生长环境的描绘以及其被移植后的变化,展现了兰草坚韧的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蓬阁多馀暇,扪心或暗思。
学应无足日,发自有衰时。
庶事曾经目,浮荣病切肌。
何当卧云岭,方寸贮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