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缘磴寻溪垠,隐然绝壁天开门。
传云此处昔龙隐,阴岩凛凛犹疑存。
风云已与时变会,苔藓尚迹初潜痕。
嗟余出处不自重,过事轻发难为神。
过江缘磴寻溪垠,隐然绝壁天开门。
传云此处昔龙隐,阴岩凛凛犹疑存。
风云已与时变会,苔藓尚迹初潜痕。
嗟余出处不自重,过事轻发难为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过江寻访溪谷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与自我境遇的感慨。
“过江缘磴寻溪垠”一句,以动作开篇,设定了探幽访胜的情境。磴,古时指登山用的石级,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攀援越过的艰难之路;溪谷则是自然风光的隐秘所在。
“隐然绝壁天开门”表现了诗人寻找到了一个被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地方,仿佛天然形成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这里的“隐然”和“绝壁”,形容的是这自然之门的隐秘与壮观。
接下来的“传云此处昔龙隐,阴岩凛凛犹疑存”两句,则引出了历史的传说,点明了这个地方曾是古龙隐藏的地方。诗人通过对“昔日”的追忆和现实中的感受,对这块土地充满敬畏之心。
“风云已与时变会,苔藓尚迹初潜痕”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更迭。诗人感受到风云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岩石间依然可以看到古老的苔藓,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印记。
最后,“嗟余出处不自重,过事轻发难为神”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未能把握住历史的沉重,也未能完全领悟这自然之美与古迹的深意,从而感到了一种无力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欣赏,更蕴含着对过往文化遗产的尊崇,以及个人的历史感怀。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历史传说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山水画卷。
荀卿尔何人,名亚我邹孟。
其流变韩商,暴虐助嬴政。
坑儒议相思,偶语弃市令。
马上治天下,鲰腐遭诟病。
绵蕞叔孙礼,粗知皇帝圣。
龈龈辕固申,一经荧视听。
平津实不学,谬执翘材柄。
司空城旦书,黄老渐复横。
万古惧长夜,珠囊渝金镜。
广川孕灵秀,醇儒以气应。
下帷不窥园,三年心力劲。
所读者何书,秦火烧未竟。
天人建三策,著录史迁摒。
大愚吕布舒,偃也乃为佞。
历相皆骄王,诚格学术正。
长沙亦奇才,儒林有论定。
遗祠今萧瑟,碑断草痕迸。
下马拜无人,邻社笳鼓竞。
牧羊牧豕儿,有祷神不吝。
同生汉武朝,纷纷取侯印。
海天霞未卷。和晓岫、空青付谁裁剪。花师戏成幻。
约娇春千里,翠深红浅。回头意懒。
但微认、崔徽背面。
映衫痕、一色惺憁,误道藕丝秋半。曾见。
梦中彩笔,歌畔檀唇,醉馀罗扇。云窗月馆。
湖山在,旧情远。
便听风听水,霓裳谱得,自对珍丛夜怨。
问寻芳、人瘦如何,细看带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