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疏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
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疏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
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式,诗人以淡定之心观察周围环境,将自然与人事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傍桥吟望汉阳城”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是在一个古城的城墙边上。接着,“山遍楼台彻上层”,则是从远处眺望,山势与楼台相连,给人以层次分明、纵深感。
“犬吠竹篱沽酒客”中的“犬吠”和“沽酒客”都是生活的点缀,它们共同构造了一个恬静而又不失生动的夜晚场景。紧接着,“鹤随苔岸洗衣僧”,则描绘了一幅禅意盎然的图画,鹤与僧相伴,呈现出一种清净自在。
“疏钟未彻闻寒漏”和“斜月初沈见远灯”两句,更是营造出了夜深人静之时的氛围。其中,“疏钟未彻闻寒漏”,通过听觉传递了时间的流逝;而“斜月初沈见远灯”,则以视觉捕捉了夜色中的光影变化。
最后,“夜静邻船问行计”和“晓帆相与向巴陵”两句,诗人在深夜询问航行的计划,而到了清晨,与他船同行者一起扬帆驶向巴陵。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旅行经历,也点明了行程的方向和目的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平实的笔法捕捉夜晚的宁静与旅行者的行踪,通过对声音、光线和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情怀。
夜来风絮鸣觚棱,纷绿消息何频仍。
不堪十月已四白,岂暇一岁夸三登。
祁寒未必小民怨,哭雪政恐樵夫憎。
穷阎冷市籴贵谷,破灶湿苇烧层冰。
寒窗又冻诗翁笔,清夜谁怜贫妇织。
人言宜瑞不宜多,官放论钱不论日。
请君高吟祈碧苍,愿天今夕开扶桑。
寄语龙公且相恤,忍待明年莫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