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若杂言·其六》
《兰若杂言·其六》全文
宋 / 释净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老拙懒陪尘俗客,茅堂挣坐复安眠。

林间莫道无看待,松竹溪山在目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远离尘嚣,独居茅屋的生活状态。诗人以“老拙”自喻,表明自己年事已高,性情淡泊,不喜与世俗之人交往,而是选择与自然为伴,享受宁静的生活。诗中提到的“茅堂”,即为简陋的草屋,象征着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

“挣坐复安眠”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状态。他或坐于茅屋之中,或躺于榻上,随心所欲,没有世俗的拘束和烦恼。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内心的追求。

接着,“林间莫道无看待”一句,似乎在回应外界对于隐居者是否孤独、寂寞的疑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尽管身处林间,但并不感到孤单。因为自然界的松竹溪山,就是他的朋友和伴侣。这里的“松竹溪山”,不仅指自然界中的景物,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最后一句“松竹溪山在目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精神寄托。在他眼中,松树、竹子、溪流和山峦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他心灵深处的慰藉。这四样自然之物,代表了清雅、坚韧、灵动和雄伟,与诗人的性格和追求相契合,构成了他理想中的生活图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它不仅是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更是一曲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赞歌。

作者介绍

释净端
朝代:宋

释净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肄业吴山解空讲院,顿契心法,乃从仁岳法师受公《楞严》要旨。参宝觉齐岳禅师得悟。见弄狮子者,丛林号为端师子,自号安闲和尚。徽宗崇宁二年趺坐而化,年七十二。有《吴山集》,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一、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四三、《吴兴诗存》卷一四。今录诗四十二首。
猜你喜欢

江上十首·其五

大姑庙前花草香,女儿港口江水长。

江水江花思无限,目断鞋山又夕阳。

(0)

过胥江寄郑久诚参政

浦口潮来稳系船,汀花如雪草如烟。

几家茅屋临江水,一路松风响杜鹃。

帘卷轻寒中酒日,香焚新霁熟梅天。

少陵心事谁人识,头白相知有郑虔。

(0)

闻除代者及召还之命

年残动归思,客至报除书。

海内招文学,淮南起谪居。

故人存有几,短发病来疏。

天朗朝阳出,能无照曳裾。

(0)

筑城谣

朝筑城,暮筑城,筑城欲高高辄崩。

江南五月盛霖雨,随崩随筑人人苦。

大家筑城多卖田,小家卖产来助钱。

朝筑一寸暮一尺,尽是齐民膏血积。

争道城高可防贼,民力已穷何所益。

君不见陛下盛德犹如天,四海一家千万年。

金汤之固非所恃,何乃坐令民力敝。

(0)

长安杂诗十首·其九

步出城东门,穹然见丹墙。

不知何王宫,金碧犹炜煌。

云是元帝子,分茅镇此疆。

传世仅三叶,嗣胤今灭亡。

深宫閟珍果,回沟乱垂杨。

抚物足流盼,感时忽凝伤。

自古有兴废,天道非茫茫。

(0)

都门柳

不与人间管别离,生来福地傍京师。

根蟠凤苑临沟水,影拂鸾舆映羽旗。

万树屯营春细细,千条夹辇雨丝丝。

长风更作飞花舞,吹入宫墙照御池。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