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军营坞》
《发军营坞》全文
宋 / 李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褰裳涉流水,倚水送归云。

海角春潜到,山腰路忽分。

伏龙应厌睡,飞电骇论文。

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军营坞出发,涉水而行,倚水送别归云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首句“褰裳涉流水”,以“褰裳”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涉水前行的姿态,既表现了行动的急切,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适应。接着,“倚水送归云”一句,通过“倚水”这一静态动作,与前一句的动态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仿佛诗人正站在水边,目送着归云远去,心中充满着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回忆。

“海角春潜到,山腰路忽分”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空间感和时间感。诗人似乎在穿越广阔的地域,从海角到山腰,春天悄悄地来到了这里,而道路在山腰处忽然分岔,预示着旅途的转折和未知的挑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变化,也隐含了人生的哲理,即旅程中的不断变化和探索。

“伏龙应厌睡,飞电骇论文”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其中“伏龙”可能象征着潜在的力量或未被发现的智慧,“厌睡”则暗示这种力量或智慧渴望觉醒。“飞电”则可能代表突然的灵感或启示,“骇论文”则表达了对这种启示的震惊和思考。这两句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深处力量的渴望以及对知识、智慧的追求。

最后,“鹳雀知机早,翻然不待群”两句,通过鹳雀这一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鹳雀“知机早”,意味着它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时机的变化,而“翻然不待群”则表明它能够独立行动,不依赖于群体。这不仅是对鹳雀行为的描述,也是对诗人自身的一种期许——在面对机遇时,要能够果断行动,不被外界所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旅人对远方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潜能的探索以及对时机把握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李易
朝代:宋

李易(?~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三年,为江阴军签判。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官至敷文阁待制。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诗集》一卷。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五,今录诗十三首。
猜你喜欢

送李荣甫知事迁淮西·其一

长松生冈陵,质与风木异。

春和犹凛然,况处风霜地。

尘埃飞六月,岂足为我秽。

一雨洗苍苍,凌空气尤厉。

(0)

居庸行

昔望居庸南,今出居庸北。

岩峦争吞吐,风水清且激。

逶迤数千里,曲折殊未息。

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荒鸡一鸣关吏起,列宿惨淡云徘徊。

山盘盘,石圉圉,状如龙,势如虎。

龙怒欲腾虎欲舞,太行剑戟犹如许。

昔不容单车,今马列十伍。

圣人有道关门开,关门开,千万古。

(0)

石鼓

孔庙颓墙下,周宣石鼓眠。

苔分敲火迹,雨洗篆蜗涎。

野老偷为臼,居人打卖钱。

有形终亦尽,流落谩堪怜。

(0)

杂诗

青青孤生松,高出浮云中。

下有嘉树林,上有万里风。

俯视原上草,秀色何丰茸。

自顾岂不高,独立难为容。

常恐本根蠹,委此蒿与蓬。

(0)

题张天彝山水卷

江上晴云起岛山,行人长慕钓舟閒。

双鸿更背湘潭去,朝尽衡阳几日还。

(0)

送金华王琴士还山

年少金华客,囊琴暂出山。

忽闻春水满,径逐暮云还。

三洞飘玄鹤,双溪下白鹇。

应寻牧羊子,时过绿萝关。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