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欲今朝忽又晴,客涂忧纬为关情。
木多未叶春几槁,桃已皆花水未生。
宿麦既辜秋陇种,新秧正候早田耕。
蛰龙何处深渊睡,乞取霆声为唤惊。
雨欲今朝忽又晴,客涂忧纬为关情。
木多未叶春几槁,桃已皆花水未生。
宿麦既辜秋陇种,新秧正候早田耕。
蛰龙何处深渊睡,乞取霆声为唤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夜雨过后的清晨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变化莫测天气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春耕季节的期待。
"雨欲今朝忽又晴"一句直接设置了情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夜雨初歇、晨光乍现的场景。接着,"客涂忧纬为关情"透露出诗人作为旅人的焦虑和对故乡的牵挂,这里的“忧纬”指的是心中的忧愁。
第三句"木多未叶春几槁"勾勒出一个还未完全展现生机的初春景象,"桃已皆花水未生"则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而溪流尚未潺潺的画面。这里通过对比,更强调了春天到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宿麦既辜秋陇种,新秧正候早田耕"两句,从农事角度切入,讲述了上一季的麦子已经收割,而新的农耕工作即将开始。这些细节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最后两句"蛰龙何处深渊睡,乞取霆声为唤惊"则是对大自然力量的一种呼唤,希望能借助雷声唤醒沉睡的大地,这里的“蛰龙”指的是蛰伏的春天之龙,即将苏醒的自然界。
总体而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农时节令的关注,更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期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孤负重阳菊,愁怀不肯宽。
邮亭一夜雨,客枕五更寒。
脚健从渠老,心低到处安。
独行谁可语,时把古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