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柴桑记里来,似传晨肇入天台。
世间多少荒唐事,何独神仙有是哉。
不自柴桑记里来,似传晨肇入天台。
世间多少荒唐事,何独神仙有是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微型桃源图的神奇景象,诗人陆文圭通过它引发对世间荒唐事的反思,同时也惊叹于神仙般的技艺。首句"不自柴桑记里来"暗示了画面的来历神秘,不是寻常所见。次句"似传晨肇入天台"进一步强调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是从仙境降临。诗人感慨道,世间荒诞不经的事情很多,而神仙的奇妙行为更是其中一例。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超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陆文圭作为宋末元初的文人,他的诗作常常融入历史沧桑和个人感慨,这首诗也不例外。
霏霏点轻素,渺渺开重阴。
风花乱紫翠,雪外有烟林。
雪近势方壮,林远意殊深。
会有无事人,支颐识此心。
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
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
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
以此三昧力,普施于一切。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
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
共證十方空,同名观自在。
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