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自风骚浚,根从李杜寻。
烟云裁体制,月露洗胸襟。
所施殊高下,论功系浅深。
尽饶材力赡,政要苦留心。
原自风骚浚,根从李杜寻。
烟云裁体制,月露洗胸襟。
所施殊高下,论功系浅深。
尽饶材力赡,政要苦留心。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和友人论诗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独到的见解。
"原自风骚浚,根从李杜寻" 这两句表明诗人的创作源泉来自古典文学之巅峰《楚辞》及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这里的“风骚”指的是屈原的诗风,“浚”则是对古文辞赋的称呼,体现了作者广博的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烟云裁体制,月露洗胸襟" 这两句通过自然意象形容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内心世界。烟云可以变化无穷,象征着诗人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而月露则清澈纯净,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洁净与高尚。
"所施殊高下,论功系浅深" 这两句强调了评价诗歌不仅要看其文学成就,更应考虑到诗人的才华和努力程度。这里体现出作者对诗歌价值评判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尽饶材力赡,政要苦留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态度的自我要求,即在充分发挥个人才华的同时,也要严于律己,对待国家大事持有责任感。这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个宋代士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担当。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汪炎昶对传统文学的敬仰和自身艺术追求,而且还透露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操守。
一种愁容,十分病态,可曾真个痴心。
强整新妆,东风独自沉吟。
无情有憾谁人见,只一池、春水分明。
冷清清,庭院深深,杨柳阴阴。
天荒地老寻常事,算人间只有,此憾难平。
薄命红颜,枉教占断才名。
伤心我亦工愁者,向画中、订个知音。
愿从今,卿自怜侬,侬自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