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佳种避朱阳,淡色庭阴媚柘黄。
不减竺仙茎草相,恰宜西母道家妆。
擎条露掌铜支寿,弄采铃盘妾佩长。
栽向慈帏俱绕砌,北堂今是郁金堂。
忘忧佳种避朱阳,淡色庭阴媚柘黄。
不减竺仙茎草相,恰宜西母道家妆。
擎条露掌铜支寿,弄采铃盘妾佩长。
栽向慈帏俱绕砌,北堂今是郁金堂。
这首诗以“金萱”为题,描绘了一株在庭院中生长的萱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寓意,展现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萱草与多种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先,“忘忧佳种避朱阳”,开篇即点明萱草的特性——它能让人忘却忧愁,远离炽热的阳光,暗示其具有抚慰心灵、带来清凉与宁静的作用。接着,“淡色庭阴媚柘黄”,通过对比色彩,描绘出萱草在庭院阴凉处的淡雅之美,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和谐。
“不减竺仙茎草相,恰宜西母道家妆”,这里将萱草与佛教中的竺仙和道教中的西母相联系,进一步强调其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气质,同时也暗示了其在精神层面的寄托意义。接下来,“擎条露掌铜支寿,弄采铃盘妾佩长”,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萱草在露水滋润下的生机勃勃,以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借以表达对长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栽向慈帏俱绕砌,北堂今是郁金堂”,将萱草与家庭、亲情紧密相连,寓意着萱草如同母亲般的慈爱与关怀,能够温暖人心,营造出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氛围。这里的“郁金堂”可能象征着一种充满香气、充满爱意的空间,进一步强化了萱草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品质,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亲情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画阑湿。
桂树风前,醲香半狼藉。
此翁对此良宵,别无可恨,恨只恨、古人头白。
洞庭窄。谁道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万里乾坤,原无片云隔。
不妨彩笔云笺,翠尊冰酝,自管领、一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