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送别驾杨岱舆归杭》
《次韵送别驾杨岱舆归杭》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彩笔曾从象纬干,八千里外正栖鸾。

儿童翘首争骑竹,簪笏论心快倚兰。

何事扶风金石铄,顿令揭岭骕骦寒。

君归五世饶家庆,莱綵阶前映豸冠。

(0)
鉴赏

这首明代林熙春所作的《次韵送别驾杨岱舆归杭》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彩笔曾从象纬干,八千里外正栖鸾”,以“彩笔”象征友人的才华,“象纬”比喻广阔的知识领域,“八千里外正栖鸾”则寓指友人远行,如同凤凰翱翔于广阔的天地间,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远大理想的赞美与期待。

颔联“儿童翘首争骑竹,簪笏论心快倚兰”,通过儿童争骑竹子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孩子们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喜悦,而“簪笏论心快倚兰”则以兰花喻友谊之高洁,暗示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兰花般纯洁美好。

颈联“何事扶风金石铄,顿令揭岭骕骦寒”,运用反问与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远行可能遭遇困难的担忧,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许,如同扶风之地的金石虽坚,但在友情的温暖下也能感受到一丝寒意,形象地表现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与祝福。

尾联“君归五世饶家庆,莱綵阶前映豸冠”,以友人归家后的盛况为结,预祝友人归家后能带来家族的繁荣与喜庆,同时“莱綵阶前映豸冠”一句,以“莱綵”象征喜庆,与“豸冠”(古代官员的官帽)相结合,既表达了对友人归家后能为家族带来荣耀的祝愿,也体现了对友人身份地位的尊重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友人才华、品德以及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深情厚谊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小楼二首·其二

存没已多感,悠悠将母心。

抚躬惭自立,祝发复登临。

高挹山光媚,俯看江水深。

不才世相弃,无暇涕沾襟。

(0)

感时二首·其一

新诏颁行几十年,咸同旧习藕丝连。

时文腔调入歌妓,理学工夫混坐禅。

碑没偏摩蝌蚪字,诗亡畴补蓼莪篇。

矧当异喙争鸣日,寒畯多才孰尚怜。

(0)

赠因心香兄赴大名府言师幕四首·其三

蔗境如饴洵可娱,重阳引手插茱萸。

此回再履邯郸道,借问卢生梦有无。

(0)

湖村晚望

晚楼野望思悠然,万景苍茫集眼前。

江水西来争赴海,岭云东去欲摩天。

绕篱只有千竿竹,附郭惭无数顷田。

曾似轻鸥忘远举,随波逐浪已多年。

(0)

有同姓不宗者叩予支派里居,作此答之

异流自古本同源,柏翳流风今尚存。

派自河南南渡别,家居绮北北湖村。

何堪数典忘先祖,夙赖遗徽荫远孙。

二十馀传成钜族,人丁益较旧时繁。

(0)

代潘妇寄夫子四首·其一

妾虽未上望夫台,望子情殷自可哀。

树欲静兮风不息,我郎何故不归来。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