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冥山》
《登冥山》全文
宋 / 陈师道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

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

秋风变草木,樵径馀薪蒸。

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

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

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

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

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

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míngshān
sòng / chénshīdào

dōngshānpénshíréngshùcéng

rénxíngchùshíguòmíngchēng

qiūfēngbiàncǎoqiáojìngxīnzhēng

shuǐjiānzhīmiǎn

wànshìyānhuǒqiānrénzēng

píngshēngdēngshānjiǎosuìwǎnshèng

qiútiánjūnwènnéng

fēi鸿hóngjiāngyuǎnqiūshuǐliúxīnchéng

yóuxiǔzuòcéng

翻译
东山高峻如倒扣的盆,石塔层层叠叠依然存在。
昔日人们游玩的地方,时光流逝,已不再有往日的盛名。
秋风吹过,草木凋零,采樵的小径上还残留着柴火的热气。
环顾四周,只有一片水域相连,再也分辨不清淄河和渑池。
菰蒲带来万世的利益,烟火人间,无数的人在这里捕鱼。
平生常在山脚下漫步,如今老矣,仿佛难以承受。
求田问舍的事就别问我了,抚摩大腿,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望着远飞的大雁,秋水让我的心境清澈。
这次的游历难道不会被遗忘?我要作歌,记录我曾经的经历。
注释
覆盆:形容山势陡峭,像倒扣的盆。
石塔:指塔楼,多为佛教建筑。
昔人:过去的人。
名不称:名声不符,不再匹配。
樵径:伐木者的小路。
淄渑:古代两个河流名,此处泛指水域。
菰蒲:水生植物,有经济价值。
岁晚:晚年,老年。
抚髀:抚摸大腿,表示感叹或自嘲无能。
飞鸿:大雁,象征远方。
澄:清澈,平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登冥山》,通过对东山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首句“东山如覆盆”形象地写出山势的陡峭,而“石塔仍数层”则暗示了岁月的痕迹。诗人感叹“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揭示出昔日繁华已逝,只剩下遗迹让人追忆。

“秋风变草木,樵径馀薪蒸”描绘了秋风吹过,草木凋零,唯有樵夫砍柴的小径还残留着烟雾,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寂寥的氛围。接下来,“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审视,水色模糊,难以分辨,暗示人生的迷茫。

“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借物寓意,说明世间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然而个人的力量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力不从心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表达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嘲。

结尾两句“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寄寓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而“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记录下这次登临的经历,使之成为永恒的记忆。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陈师道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陈师道
朝代:明

猜你喜欢

浣溪纱

红穗西窗烛影摇。归期未卜别情遥。

秋风应望灞陵桥。

贻我相思江柳结,催人消息井梧飘。

自缄幽恨托回潮。

(0)

句·其二

草香花落后,云黑雨来时。

(0)

句·其二

自便牛背稳,却笑马蹄忙。

(0)

句·其二

如龙化作青藜焰,宁用窗前设短檠。

(0)

祫飨太庙·其五

景炎启旦,宝系开基。登俎如在,缩鬯有仪。

明灵昭格,孝飨肃祗。福茨绵瓞,罄宇均禧。

(0)

治平皇太后皇后册宝三首·其一皇帝升坐用《乾安》

王化之始,治繇内孚。时庸作命,玉简金书。

磬筦在庭,其纵绎如。天临法扆,礼与诚俱。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