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方伯孙先生居宪长时论荐官迁国子博士代书奉谢四首·其三》
《方伯孙先生居宪长时论荐官迁国子博士代书奉谢四首·其三》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残山剩水老无疑,未识先生已识时。

知己最难逢此日,暮年何处觅吾师。

云龙上下欢相逐,茅茹牵连岂自私。

祇恐乌龙山笑我,括囊那得有人知。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林光所作,题为《方伯孙先生居宪长时论荐官迁国子博士代书奉谢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方伯孙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推荐自己晋升国子博士的感激之意。

首句“残山剩水老无疑”,描绘出一种岁月流逝、江山易主的苍凉景象,暗示了诗人年事已高,同时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未识先生已识时”一句,巧妙地将个人与时代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方伯孙先生识时务、有远见的钦佩。

“知己最难逢此日,暮年何处觅吾师”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在晚年遇到知音的喜悦和对对方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在人生的暮年能够遇到如此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实属难得,因此对方伯孙先生充满了感激。

接下来,“云龙上下欢相逐,茅茹牵连岂自私”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方伯孙先生比作引领云龙飞翔的领袖,而自己则是紧紧跟随的茅茹,形象地表达了对对方的依赖和追随。同时,也强调了这种关系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最后,“祇恐乌龙山笑我,括囊那得有人知”两句,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担心自己无法像乌龙山一样被广泛知晓,暗示了对自身成就和影响力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方伯孙先生的依赖,希望他能继续给予指导和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方伯孙先生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其五五爱

古云龟与鹤,阅世寿尤长。

试问刳肠卜,何如曳尾藏。

有灵宁毁椟,无用且支床。

吸视堪传否,仙家不死方。

(0)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其四五爱

未省吞腥腐,惟承晚露餐。

三生齐女怨,千首孟郊寒。

腹馁鸣尤激,身轻蜕不难。

何须珥华冕,吾欲挂吾冠。

(0)

居厚弟乞以碍止法官回授公朝特俞所请族子有诗志喜居厚次韵邀某同作效颦一首既拙且钝录献家庙

回貤异渥未之闻,凛凛乾淳生气存。

频对青藜真济美,虽埋玉树尚追尊。

奉新鸾诰陈幽壤,距小麟台只近村。

太息琰玄皆耄矣,诔成姑以寝为园。

(0)

和竹溪披字韵二首·其一

玉雪面俄成丑老,琅玕腹未尽呈披。

只今众女各施粉,自古十夫能挽椎。

岂有进贤冠绘像,亦无灵寿杖扶衰。

俚辞闻早安排了,未必他人识牧之。

(0)

灯夕二首呈刘帅·其一

士女如云服珥鲜,暂陪猎较亦欣然。

清于坡老游杭市,俭似乖崖在剑川。

使指何功烦卜夜,遨头此念可通天。

粤人拥道千层看,不见狨鞍三十年。

(0)

次韵黄户曹问讯二首·其二

残年宜去亦宜休,出处输渠第一流。

华表归三千岁鹤,具区有四十蹄牛。

吟薰风殿曾微讽,祖夕阳亭尚隐忧。

乾鹊噪檐无别喜,书筒诗卷远相求。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