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势穷吴地,寒流对楚邦。
一峰惊佛刹,万象入僧窗。
落日衔遥树,晴虹画半江。
海门秋色近,翠朵自成双。
宝势穷吴地,寒流对楚邦。
一峰惊佛刹,万象入僧窗。
落日衔遥树,晴虹画半江。
海门秋色近,翠朵自成双。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寺周边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联“宝势穷吴地,寒流对楚邦”开篇即点明了地理位置,宝地延伸至吴地尽头,寒流与楚邦相对,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
颔联“一峰惊佛刹,万象入僧窗”进一步描绘了山峰与寺庙的景象,一峰之高耸仿佛惊动了佛刹,万物似乎都映入僧人的窗中,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颈联“落日衔遥树,晴虹画半江”则将时间与空间巧妙结合,落日与远树相映成趣,晴空中的彩虹横跨半江,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
尾联“海门秋色近,翠朵自成双”收束全诗,暗示着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海门处秋色渐浓,翠绿的枝叶形成对称的双影,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甘露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壮美与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头无六月。
关西劲卒筑防秋,捷书夜半飞龙楼。
九重下诏徵貔虎,推毂上将开都府。
黄旗卷日大军行,旄头化石夜有声。
敦煌迢迢五千里,十月即渡黄河水。
上将翩翩才且雄,平戎不数贰师功。
叱咤犹在轮台北,匹马已入渠黎国。
左校偏裨晚射雕,倚鞍醉索单于朝。
西山黑风吹堕瓦,霜角吹秋塞垣下。
太平今见远宣威,君往从戎几日归。
幕下文儒兼解武,词林从此耀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