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水色映青山,安稳行人挂布帆。
回首风沙鞍马里,不知此地是尘凡。
桐江水色映青山,安稳行人挂布帆。
回首风沙鞍马里,不知此地是尘凡。
这首诗描绘了桐江两岸的美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通过行人的挂帆和回首间对尘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桐江水色映青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江水清澈、山色青翠的画面,桐江的水色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这里的“映”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水色的明亮,也暗示了山水之间的交融与和谐。
次句“安稳行人挂布帆”,描绘了一幅行人在江面上平稳航行的场景。行人的“安稳”不仅指船行的平稳,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于这种平静生活的向往。而“挂布帆”则进一步强调了行舟的简朴与自然,与前一句的山水美景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后两句“回首风沙鞍马里,不知此地是尘凡”,通过对比手法,将行人的过去(在风沙中鞍马劳顿)与现在(在桐江边享受宁静)的生活状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里,“风沙鞍马”象征着奔波劳碌、充满艰辛的世俗生活,而“此地”则是指诗人此刻所处的桐江边,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惜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桐江美景的描绘和对过往与当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归宿的追求。
飞廉飞廉,错认三廉是汝乡。
秋去春来逾鬼蜮,髡头削臂称犬羊。
尔贯既盈时乃至,中天旭日既当阳。
已传面缚皆酋首,复道输诚化假王。
千条汉帜标玄菟,十路天兵断白狼。
尔归何地逃何所,此民何罪供尔戕。
尔纵戕民民尚有,一二鸠形脱剑铓。
或疑城旦辞舂市,谁沐猿猴出近岗。
欲言未言气屡绝,自言三日奔道旁。
尚忆去年秋九月,□归不似此苍皇。
西顾钦灵东化石,未闻一矢遥相当。
此如穷寇谁追掩,此如鸟兽乍惊翔。
始知天意从人意,□之亡也实天亡。
天亡骄子终弗恤,人非族类自相妨。
我见天人应不远,瞻前顾后几徊徨。
非仁胡服,非义胡昌。人之所去,天曷可长。
凡百君子,视彼无良。省厥干戈,念尔衣裳。
鹤在轩而丧卫,鱼已烂而亡梁。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书有明训,命不干常。谁为此言,满室满堂。
以暴易暴,不臧厥臧。
君不见去秋土官土弁今何在,青史不收血异苌。
彼人不幸而为今人嗤也,戒之哉,后事之资前岂忘。
嗟我何人独永伤,愿操长矢尽欃枪。
手援北斗酌桂浆,自西自南以东行。
三春目极怀千里,六月徂署抱秋霜。
安能含思郁郁长居此,使我不得伸愁肠。
《五月十三□□去廉因作廉□逃一篇且愿有事于廉者瞻前顾后相留意于斯言.乐府》【明·郭之奇】飞廉飞廉,错认三廉是汝乡。秋去春来逾鬼蜮,髡头削臂称犬羊。尔贯既盈时乃至,中天旭日既当阳。已传面缚皆酋首,复道输诚化假王。千条汉帜标玄菟,十路天兵断白狼。尔归何地逃何所,此民何罪供尔戕。尔纵戕民民尚有,一二鸠形脱剑铓。或疑城旦辞舂市,谁沐猿猴出近岗。欲言未言气屡绝,自言三日奔道旁。尚忆去年秋九月,□归不似此苍皇。西顾钦灵东化石,未闻一矢遥相当。此如穷寇谁追掩,此如鸟兽乍惊翔。始知天意从人意,□之亡也实天亡。天亡骄子终弗恤,人非族类自相妨。我见天人应不远,瞻前顾后几徊徨。非仁胡服,非义胡昌。人之所去,天曷可长。凡百君子,视彼无良。省厥干戈,念尔衣裳。鹤在轩而丧卫,鱼已烂而亡梁。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书有明训,命不干常。谁为此言,满室满堂。以暴易暴,不臧厥臧。君不见去秋土官土弁今何在,青史不收血异苌。彼人不幸而为今人嗤也,戒之哉,后事之资前岂忘。嗟我何人独永伤,愿操长矢尽欃枪。手援北斗酌桂浆,自西自南以东行。三春目极怀千里,六月徂署抱秋霜。安能含思郁郁长居此,使我不得伸愁肠。
https://shici.929r.com/shici/GvAV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