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暗灯昏,总凑做、凄凉元夕。
那更是、流亡满目,魂销羁客。
辽邈关山音信杳,苍茫云树家乡隔。
怕春风、吹雪上华颠,头成白。愁脉脉,萦如织。
心耿耿,丝如棘。纵强拚抛下,怎生抛得?
被酒难寻张子布,逃名不遇孙宾硕。
听哀鸿、嘹呖叫三更,添凄恻。
月暗灯昏,总凑做、凄凉元夕。
那更是、流亡满目,魂销羁客。
辽邈关山音信杳,苍茫云树家乡隔。
怕春风、吹雪上华颠,头成白。愁脉脉,萦如织。
心耿耿,丝如棘。纵强拚抛下,怎生抛得?
被酒难寻张子布,逃名不遇孙宾硕。
听哀鸿、嘹呖叫三更,添凄恻。
这首《满江红》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流离失所之人的心境与情感。
开篇“月暗灯昏,总凑做、凄凉元夕”,以暗淡的月色和昏黄的灯火渲染出节日的冷清与哀伤,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与当前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那更是、流亡满目,魂销羁客”直抒胸臆,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流离失所的羁旅之人,他们的魂魄在流浪中飘荡,思念着远方的家乡。
“辽邈关山音信杳,苍茫云树家乡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乡之情,辽远的关山阻断了与家乡的联系,连家乡的树木都显得遥远而模糊。面对这样的现实,“怕春风、吹雪上华颠,头成白”,诗人担心春风吹过,会将白发吹得更加显眼,这不仅是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愁脉脉,萦如织。心耿耿,丝如棘”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织成的网,心绪比作坚韧的刺,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即使“纵强拚抛下,怎生抛得?”诗人试图摆脱这份沉重的情感负担,但又深知难以做到。
“被酒难寻张子布,逃名不遇孙宾硕”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有寻求慰藉的愿望,却难以找到像张子布、孙宾硕那样的知音,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冷漠与孤独。
最后,“听哀鸿、嘹呖叫三更,添凄恻”以哀鸿的啼鸣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悲凉的氛围,也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哀伤。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元宵佳节中流离失所之人的孤苦与哀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