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缥缈路岐傍,共说祈真白玉堂。
株树风高低绛节,灵台香冷醮虚皇。
名传六合何昭晰,事隔三清限渺茫。
欲识当年汉家意,竹宫梧殿更凄凉。
楼台缥缈路岐傍,共说祈真白玉堂。
株树风高低绛节,灵台香冷醮虚皇。
名传六合何昭晰,事隔三清限渺茫。
欲识当年汉家意,竹宫梧殿更凄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家楼阁与人间道路相接的神秘景象,楼台若隐若现,仿佛通往祈真白玉堂的仙境。诗人笔下的株树在风中摇曳,飘动着绛色的旌节,象征着神灵的降临。灵台上香烟袅袅,祭祀的对象是虚无的皇者,显得庄严肃穆。
诗中提到的“六合”代表天地四方,表达了祈真之事的深远影响和清晰昭彰,然而又因为超脱于世俗的“三清”(道教中的三个最高境界)而显得渺远难测。最后,诗人通过想象汉家皇帝对这种神秘力量的向往,暗示了竹宫梧殿的寂静与凄凉,似乎在揭示即使权势显赫,也无法触及这超越尘世的神秘领域。
种放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神秘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寓含了对人世与仙境、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幪头叠足,敛目而禅。闻思尽处,当念超然。
不起于座,遍群生前。如行空月,影落百川。
提孩念道,访求知识。海山绝处,慈容忽觌。
一俛仰间,今吾非昔。回首百城,山川历历。
大士俨若,非空非有。毁赞莫及,孰卫孰守。
唯此力人,雄风赳赳。是亦孔门,禦侮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