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气寥泬树微赭,泥屋茅门霤为瓦。
白羊如狨啸其下,秃童赤骭倒牵马。
侧笠横骑有髯者,垆头村妇炊苦茶。
靛衫茜裤缘皂纱,蓬髻高拥青荷花。
印红大饼拗颈瓜,几槃烂色堆灰沙。
秃童喜茶髯喜酒,解缚琅琅钱脱手。
巨瓠腹穹竭一斗,弃笠升鞍向南走。
南来有马八尺高,帽缨飒窣西风彯。
背缚长箭腰挂刀,仰天呜呜歌萧萧。
相逢拱手路旁住,大河无船不可渡,斜月昏黄入林去。
晚气寥泬树微赭,泥屋茅门霤为瓦。
白羊如狨啸其下,秃童赤骭倒牵马。
侧笠横骑有髯者,垆头村妇炊苦茶。
靛衫茜裤缘皂纱,蓬髻高拥青荷花。
印红大饼拗颈瓜,几槃烂色堆灰沙。
秃童喜茶髯喜酒,解缚琅琅钱脱手。
巨瓠腹穹竭一斗,弃笠升鞍向南走。
南来有马八尺高,帽缨飒窣西风彯。
背缚长箭腰挂刀,仰天呜呜歌萧萧。
相逢拱手路旁住,大河无船不可渡,斜月昏黄入林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首先,诗中通过“晚气寥泬树微赭,泥屋茅门霤为瓦”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乡村的宁静景象,树木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微赭的颜色,低矮的房屋和茅草屋顶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和谐。这种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朴实的氛围。
接着,“白羊如狨啸其下,秃童赤骭倒牵马”两句,通过动物和儿童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白色的羊群在下方发出啸声,而光着腿的小男孩则倒着牵着马,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活泼与自由,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侧笠横骑有髯者,垆头村妇炊苦茶”描绘了一个骑马的男子和在炉边忙碌的村妇,他们分别代表了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男子侧戴斗笠,横骑于马背,而村妇则在炉火旁煮茶,这一场景体现了乡村社会中男女分工合作的和谐状态。
随后,“靛衫茜裤缘皂纱,蓬髻高拥青荷花”描述了穿着鲜艳服饰的女子形象,她头戴蓬松的发髻,高高托起一朵青荷,这样的装扮既展示了女子的美丽,也反映了她们与自然的亲近。
“印红大饼拗颈瓜,几槃烂色堆灰沙”通过食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红印的大饼、拗断的颈瓜以及堆满灰尘的几盘食物,都是普通农家常见的食物,它们简单却饱含生活的味道。
“秃童喜茶髯喜酒,解缚琅琅钱脱手”表现了孩子们对茶的喜爱和成年男子对酒的偏好,以及他们慷慨解囊的场景,体现了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尊重。
“巨瓠腹穹竭一斗,弃笠升鞍向南走”描述了男子离开的情景,他背着巨大的葫芦,装满了一斗的液体,然后丢掉斗笠,骑上马匹向南而去。这一行为可能象征着某种旅程或追求,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最后,“南来有马八尺高,帽缨飒窣西风彯。背缚长箭腰挂刀,仰天呜呜歌萧萧”描绘了一位骑着高大骏马的男子,他的帽子随风飘动,背后绑着长箭,腰间挂着刀,仰天歌唱。这不仅展现了男子的勇猛与豪情,也暗示了他可能是一位游侠或战士。
“相逢拱手路旁住,大河无船不可渡,斜月昏黄入林去”则以对话的形式结束,描述了人们在路边相遇,相互致意后继续各自的行程。面对无法渡过大河的困境,他们选择在黄昏时分进入森林,暗示了他们可能在寻找新的道路或目的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自然景观到人物活动,再到情感表达,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