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有髯者》
《有髯者》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晚气寥泬树微赭,泥屋茅门霤为瓦。

白羊如狨啸其下,秃童赤骭倒牵马。

侧笠横骑有髯者,垆头村妇炊苦茶。

靛衫茜裤缘皂纱,蓬髻高拥青荷花。

印红大饼拗颈瓜,几槃烂色堆灰沙。

秃童喜茶髯喜酒,解缚琅琅钱脱手。

巨瓠腹穹竭一斗,弃笠升鞍向南走。

南来有马八尺高,帽缨飒窣西风彯。

背缚长箭腰挂刀,仰天呜呜歌萧萧。

相逢拱手路旁住,大河无船不可渡,斜月昏黄入林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首先,诗中通过“晚气寥泬树微赭,泥屋茅门霤为瓦”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乡村的宁静景象,树木在夕阳的照射下呈现出微赭的颜色,低矮的房屋和茅草屋顶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和谐。这种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朴实的氛围。

接着,“白羊如狨啸其下,秃童赤骭倒牵马”两句,通过动物和儿童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白色的羊群在下方发出啸声,而光着腿的小男孩则倒着牵着马,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活泼与自由,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侧笠横骑有髯者,垆头村妇炊苦茶”描绘了一个骑马的男子和在炉边忙碌的村妇,他们分别代表了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男子侧戴斗笠,横骑于马背,而村妇则在炉火旁煮茶,这一场景体现了乡村社会中男女分工合作的和谐状态。

随后,“靛衫茜裤缘皂纱,蓬髻高拥青荷花”描述了穿着鲜艳服饰的女子形象,她头戴蓬松的发髻,高高托起一朵青荷,这样的装扮既展示了女子的美丽,也反映了她们与自然的亲近。

“印红大饼拗颈瓜,几槃烂色堆灰沙”通过食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红印的大饼、拗断的颈瓜以及堆满灰尘的几盘食物,都是普通农家常见的食物,它们简单却饱含生活的味道。

“秃童喜茶髯喜酒,解缚琅琅钱脱手”表现了孩子们对茶的喜爱和成年男子对酒的偏好,以及他们慷慨解囊的场景,体现了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尊重。

“巨瓠腹穹竭一斗,弃笠升鞍向南走”描述了男子离开的情景,他背着巨大的葫芦,装满了一斗的液体,然后丢掉斗笠,骑上马匹向南而去。这一行为可能象征着某种旅程或追求,充满了未知与期待。

最后,“南来有马八尺高,帽缨飒窣西风彯。背缚长箭腰挂刀,仰天呜呜歌萧萧”描绘了一位骑着高大骏马的男子,他的帽子随风飘动,背后绑着长箭,腰间挂着刀,仰天歌唱。这不仅展现了男子的勇猛与豪情,也暗示了他可能是一位游侠或战士。

“相逢拱手路旁住,大河无船不可渡,斜月昏黄入林去”则以对话的形式结束,描述了人们在路边相遇,相互致意后继续各自的行程。面对无法渡过大河的困境,他们选择在黄昏时分进入森林,暗示了他们可能在寻找新的道路或目的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自然景观到人物活动,再到情感表达,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送黄铦归黄田

才得相逢又别离,况当寒食禁烟时。

东风祖席花前酒,春色归途马上诗。

黄叶村深云树合,青山径仄雨萝垂。

遥知此后频相忆,梁月窥窗意独驰。

(0)

次友人邱仲深韵·其一

形衰意倦发毛颁,正好閒时不得閒。

屈指时时计岁月,驰心夜夜到江山。

一周孙女今能语,万里老翁犹未还。

林下故人应见笑,白头奔走愧朝班。

(0)

寄缉熙·其二

明善进诚心,未能省外事。

顿使知虑烦,修身功不易。

(0)

上廉宪节·其二

圣世耄臣鬓欲丝,风姿还似岁寒时。

九重天子心方简,百万生灵命已随。

畿内经纶当大展,省中霖雨遍先施。

赠行固我寻常事,总在图中几首诗。

(0)

九日小庐山与赵日新

万里沧溟指顾间,赵生今在小庐山。

行攀月里一枝桂,试踏涯头百尺竿。

芳气腾腾分菊盏,清吟稍稍对芝盘。

明朝不惮圭峰远,更取青钱挂杖端。

(0)

阙题

埽却越台尘,坐弄王孙草。

舞雩日日诗,风光元不老。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