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棹百花洲。迢迢碧玉流。听笛声、何处高楼。
如此江山无此客,虽有酒、奈何秋。呼月出云头。
问渠能饮不。笑人间、元自无愁。
可惜月翁呼不出,呼得出、载同游。
回棹百花洲。迢迢碧玉流。听笛声、何处高楼。
如此江山无此客,虽有酒、奈何秋。呼月出云头。
问渠能饮不。笑人间、元自无愁。
可惜月翁呼不出,呼得出、载同游。
这首宋词《唐多令》是黎廷瑞所作,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夜泛舟百花洲的画面。"回棹百花洲",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归航的情境,百花洲的美景如画卷展开。"迢迢碧玉流",运用比喻,将流水比作碧玉,形容其清澈透亮。
接下来的"听笛声、何处高楼",通过笛声的悠扬,引出对远方高楼的遐想,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如此江山无此客",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江山的赞美和自我感慨,暗示了自己与美景的契合,但又感叹没有知音共赏。
"虽有酒、奈何秋",借酒浇愁,却因秋意浓重而更显寂寥,透露出淡淡的哀愁。"呼月出云头",诗人试图召唤月亮,寻求心灵的慰藉,"问渠能饮不"则以幽默的方式询问月亮是否能饮酒解忧。
最后两句"可惜月翁呼不出,呼得出、载同游",诗人无奈地发现月亮难以呼唤,即使能唤出,也无法陪伴他一同畅游,流露出孤独和无奈的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黎廷瑞独特的艺术风格。
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万丈光芒笔有神,两眉犹带旧酸辛。
残杯不复随肥马,剩馥端能丐后人。
夔子江头吟处景,杜鹃声里拜时身。
敬瞻遗像观诗史,一酹云安曲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