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灾蠲赈循常经,赈则有期蠲赋耳。
积逋原在不蠲例,加赈更惟待特旨。
新正江浙逋尽宽,入疆民瘼尤详揣。
虽无展转沟壑人,大半衣裳多蓝缕。
赈期视灾为短长,长者较可短奚恃。
命加一月普予粮,无论极次贫同视。
撙节庶可度青黄,尚在有司善经理。
誊黄谢惠亦何必,调幕怀惭正无已。
遇灾蠲赈循常经,赈则有期蠲赋耳。
积逋原在不蠲例,加赈更惟待特旨。
新正江浙逋尽宽,入疆民瘼尤详揣。
虽无展转沟壑人,大半衣裳多蓝缕。
赈期视灾为短长,长者较可短奚恃。
命加一月普予粮,无论极次贫同视。
撙节庶可度青黄,尚在有司善经理。
誊黄谢惠亦何必,调幕怀惭正无已。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加赈江南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诗中表达了对江南受灾地区的关怀与救济措施的规划。
首句“遇灾蠲赈循常经”,点明了面对灾害时,朝廷会遵循常规进行赈济,即减免赋税。接着,“赈则有期蠲赋耳”进一步说明赈济是有期限的,而减免赋税则是常态。然后,“积逋原在不蠲例,加赈更惟待特旨”指出累积的欠税通常不会被豁免,额外的赈济则需要特别的旨意。
接下来,“新正江浙逋尽宽,入疆民瘼尤详揣”描述了新年之际,江浙地区欠税得以宽限,同时对百姓的疾苦进行了详细考虑。然而,“虽无展转沟壑人,大半衣裳多蓝缕”揭示了尽管没有流离失所的人,但大多数人的衣物仍破旧不堪。
“赈期视灾为短长,长者较可短奚恃”表明赈济的时间会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而定,长期受灾的地方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援助。随后,“命加一月普予粮,无论极次贫同视”提出增加一个月的粮食发放,不论贫富都一视同仁。
“撙节庶可度青黄,尚在有司善经理”希望通过节约开支来度过难关,并期待地方官员妥善管理。最后,“誊黄谢惠亦何必,调幕怀惭正无已”表达了对百姓的感激之情,认为无需特意感谢,因为这是朝廷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反思。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救灾工作的细致规划,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有所思,乃在燕山隅。何用问遗君,大秦明月珠。
结以连理带,荐以合欢襦。
又何问遗君,青丝系玉环。
可直千万馀,翠羽绍缭之黄金错其间。
闻君有它心,拉杂其珠摧其环。摧其环,临高台。
反袂以障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若复相思,有如此珠,有如此环。
非我可为,鸡鸣狗吠。我视兄嫂,不言谓何。
东方须臾高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