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高十二峰,连崖叠巘重复重。
昔时阳台下神女,翠敛红销空处所。
朝朝峡里望氛氲,可怜犹似作行云。
相思已下沾裳泪,况复猿啼不可闻。
巫山高高十二峰,连崖叠巘重复重。
昔时阳台下神女,翠敛红销空处所。
朝朝峡里望氛氲,可怜犹似作行云。
相思已下沾裳泪,况复猿啼不可闻。
这首明代杨士奇的《巫山高》描绘了巫山十二峰的壮丽景象和传说中的神女故事。诗人通过“连崖叠巘重复重”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层次感,暗示了神秘而深远的巫山之境。接着,他提及“昔时阳台下神女”,引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神女瑶姬的典故,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色彩。
“翠敛红销空处所”描绘了神女消失后的空寂,暗示了爱情的短暂与无常。“朝朝峡里望氛氲”则写出了诗人对神女的长久思念,以及峡中云雾缭绕的环境,增添了迷离与哀婉的氛围。最后,“相思已下沾裳泪,况复猿啼不可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相思之情,以及因无法相见和听到哀猿啼声而倍增的悲伤。
整首诗以巫山为背景,融合神话与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过往美好回忆的追忆和现实失落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怀旧与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