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春已半,露重午方暄。
一筇拄上高绝,便觉眼前宽。
指点数家楼阁,检校一村花柳,绿水接青烟。
峦岫竞围绕,风日更清妍。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
少年正尔行乐,谁复顾华颠。
自有此丘此坂,那得游人箫鼓,暖响出中天。
归步不妨晚,恰则月初弦。
雪霁春已半,露重午方暄。
一筇拄上高绝,便觉眼前宽。
指点数家楼阁,检校一村花柳,绿水接青烟。
峦岫竞围绕,风日更清妍。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
少年正尔行乐,谁复顾华颠。
自有此丘此坂,那得游人箫鼓,暖响出中天。
归步不妨晚,恰则月初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雪后初晴的景象。起始两句“雪霁春已半,露重午方暄”表达了春天到来时大地回暖、冰雪消融的情景,而“一筇拄上高绝,便觉眼前宽”则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的心情。
接下来的“指点数家楼阁,检校一村花柳,绿水接青烟”展示了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周遭环境,从建筑到自然景色,都被纳入了他的审美视角。这里的“指点”和“检校”表明了诗人对景物的关注程度。
紧接着,“峦岫竞围绕,风日更清妍”描绘了一幅山峦环绕,春风拂面,阳光普照的美丽画卷。随后“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则是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细腻刻画,其中蜜蜂、蝴蝶在菜花间穿梭,显示了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旺盛。
“少年正尔行乐,谁复顾华颠”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享受,以及对过去繁华不再追思的豁达态度。接着,“自有此丘此坂,那得游人箫鼓,暖响出中天”则是在说尽管这里有美好的山丘与斜坡,但却不必去追求外界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里已经足够安静而美丽。
最后,“归步不妨晚,恰则月初弦”表达了诗人愿意在这美好之地多留一会,即使是日落时分,也无需急于返回,因为刚开始的新月正如琴弦般悄然展开,预示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享受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领悟。
计日今为六月六,老屋迎旸成火域。
宫闺邸第及穷檐,晒衣自古沿流俗。
我无馀衣可免劳,惟有残书十馀簏。
呼僮罗列向晴阶,纸故潮生蠹蕃育。
揩踏涂抹不尽戕,万头鼠窜横屠戮。
老倦时酣午梦中,梦蠹周回向余哭。
公为怜书命摊曝,不思书是我邦国。
食斯饮斯居亦斯,个中天地成文族。
公今为书不为生,轻重相衡情惨酷。
神销口阻莫能应,醒来急命收残牍。
吁嗟命重书自轻,万编随蠹谋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