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湛虚明,一心照千佛。
本向西方来,不随西日没。
高阁湛虚明,一心照千佛。
本向西方来,不随西日没。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阁在虚明的光辉中,其光芒仿佛能照亮千佛,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诗人以“高阁湛虚明”开篇,通过“湛”字形象地描绘了阁楼在虚空中散发出的深邃而明亮的光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一心照千佛”一句,不仅展现了阁楼的光辉之广,更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广大,能够照亮一切,体现了佛教中“心灯”的概念。
“本向西方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意境,暗示着阁楼或其象征的事物源自于西方,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不随西日没”,则强调了这种光明不会随着太阳的落山而消失,象征着真理与美好是永恒的,不会被时间所消磨,传递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永恒真理的信仰,充满了禅意和哲学思考。
小梅幽绝。向冰谷深深,云阴羃羃。
饱阅年华,惯谙冷淡,只恁清臞风骨。
任他万红千紫,句引狂蜂游蝶。
惟只共、竹和松,同傲岁寒霜雪。喜得。化工力。
移根上苑,向阳和培植。
题品还经,孤山处士,许共高人攀折。
一枝垂欲放,只等春风披拂。
待叶底、结青青,恰是和羹时节。
久知灵洞锁嵬奇,水石幽深路转崎。
佳境自多平爽处,笑渠索隐厉裳衣。
炎方之将,大地之洋。
波汤汤,翠华重省方,独立回天天无光。
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横,横来者王。
不学幼安,归死其乡。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
惟馀箕子,仁贤之意留苍茫,穹壤无穷此恨长。
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