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桨冲江练,遥天一色开。
涛生巴子国,月上楚王台。
醉倚红牙板,凉生竹叶杯。
秋声当此夕,迸入岭猿哀。
兰桨冲江练,遥天一色开。
涛生巴子国,月上楚王台。
醉倚红牙板,凉生竹叶杯。
秋声当此夕,迸入岭猿哀。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与友人在江中泛舟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首联“兰桨冲江练,遥天一色开”,以“兰桨”形容轻盈的船桨,与“江练”(江面如白练)相映成趣,展现出江面的宁静与广阔。而“遥天一色开”则描绘了天空与江面在这一刻仿佛融为一体,色彩和谐,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宁静。
颔联“涛生巴子国,月上楚王台”,将视线从广阔的江面转向历史的深处。巴子国与楚王台,分别代表了古代巴蜀文化和楚文化的辉煌,诗人通过“涛生”与“月上”的动态与静态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颈联“醉倚红牙板,凉生竹叶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船上饮酒作乐的场景。红牙板是古代宴会上用来敲击节拍的乐器,竹叶杯则是用竹子制成的酒杯,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尾联“秋声当此夕,迸入岭猿哀”,将视角拉回现实,通过“秋声”和“岭猿哀”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情感。秋夜的风声与山岭间猿猴的哀鸣交织在一起,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秋之夜江上泛舟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感悟。
天地有神气,屴崱东南青。
高标穷碧落,连峰走沧溟。
深探地无际,远见日初出。
蜃气乍苍凉,龙光犹恍惚。
始知至阳精,明明含中虚。
沿旋缀阴魄,斡运乾坤枢。
愿言吸晞景,庶以永年岁。
手把扶桑枝,身骑六鳌背。
兹焉对画图,飞梦绕屴崱。
一笑天鸡鸣,晴窗已东白。
太古号无事,其人如鹿麋。
块然具中和,焉用礼乐为。
三皇不同轨,五帝亦异治。
练弦与明水,汲汲挽其漓。
哇淫起郑卫,绵蕞纷秦仪。
聋盲世耳目,真朴无复遗。
大运暂衰歇,至理岂盈亏。
雁行与鱼跃,谁用此道推。
所以横渠翁,千古有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