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围猎合还开,踪指何常不用才。
自是将军亲阅历,谁人绘得阵图来。
平沙围猎合还开,踪指何常不用才。
自是将军亲阅历,谁人绘得阵图来。
这首诗描绘了围猎场景的动态与策略,以及对将军亲自经历的强调。首句“平沙围猎合还开”,以开阔的平沙背景引入围猎活动,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也预示了围猎行动的展开与结束,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动态美。次句“踪指何常不用才”,则点出在围猎中,无论是追踪还是指挥,都离不开人才的运用,强调了人的智慧和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句“自是将军亲阅历”,进一步说明了将军不仅参与决策,更亲身经历了围猎的全过程,体现了领导者的亲力亲为和实战经验的价值。最后一句“谁人绘得阵图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如何将如此复杂的围猎策略与实践转化为直观的阵图的思考,暗示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转换难度,同时也对能够准确捕捉并表达这种策略与实践的艺术家或画家表示了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围猎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军事策略、人才运用、领导力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昔年十四五,意气无与比。
富贵不关心,功名何物是。
经过紫陌场,被服纨与绮。
清阳既婉如,侠烈性复尔。
阳春二三月,游戏出都市。
臂鹰草泽中,调马垂杨里。
黄金结壮士,白璧投媚子。
行乐苦不足,明岁复如是。
二十始学书,三冬足文史。
来观上国光,幸免下流耻。
被酒干人事,赋诗良自喜。
未觉世途艰,安见流光驶。
蹉跎及兹辰,弱龄逼强仕。
心长发奈短,素丝渐垂耳。
览镜非旧容,逢人羞问齿。
芳时不再至,壮心讵能已。
明当携少年,射猎西山址。
弱龄诵书史,即慕黄与羲。
谓由画象理,便可契希夷。
如何三叔世,法令日繁滋。
皇风久云歇,贞度亦已隳。
昔与子同舍,始识金科词。
虽则太平术,无乃德义亏。
勿喜轸余念,钦哉慎尔规。
衔章缉往宪,执狱噬前疑。
愿子崇明德,苍乳有遗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