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徙鱼笱,灵凤违兔罝。
至性炳几先,忧患宁相加。
在昔有明哲,引身蹈幽遐。
岂无当世心,岐路多网罗。
于陵励清操,接舆肆狂歌。
寂寥以为侣,自然以为家。
纷华非不荣,反覆将如何。
神龙徙鱼笱,灵凤违兔罝。
至性炳几先,忧患宁相加。
在昔有明哲,引身蹈幽遐。
岂无当世心,岐路多网罗。
于陵励清操,接舆肆狂歌。
寂寥以为侣,自然以为家。
纷华非不荣,反覆将如何。
这首诗《杂诗(其四)》由明代诗人薛蕙所作,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神龙徙鱼笱,灵凤违兔罝”以神龙和灵凤逃离捕猎器具为喻,象征着高洁之士对世俗束缚的反抗与逃避。接着,“至性炳几先,忧患宁相加”,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并指出不应让忧虑和困扰影响到内心的纯洁。
“在昔有明哲,引身蹈幽遐”提到古代的智者选择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而“岂无当世心,岐路多网罗”则表达了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也面临着复杂的选择与困境。
“于陵励清操,接舆肆狂歌”引用历史人物于陵子仲和接舆的例子,前者坚守清廉节操,后者则以放浪形骸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这两句话展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应对方式。
“寂寥以为侣,自然以为家”表明诗人倾向于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将孤独视为伴侣,将自然视为归宿,体现了对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向往。
最后,“纷华非不荣,反覆将如何”总结了对物质繁华与人生变故的思考,提出在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时,不应过于执着于表面的荣耀,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探讨了个人道德修养、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