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棹湖亭暑气凉,白蘋菰将满回塘。
樵柯斜倚眠芳草,渔网平铺晒夕阳。
天入镜中涵翠碧,山沉月底接苍茫。
漫怀经济安时意,未得浮踪托此乡。
放棹湖亭暑气凉,白蘋菰将满回塘。
樵柯斜倚眠芳草,渔网平铺晒夕阳。
天入镜中涵翠碧,山沉月底接苍茫。
漫怀经济安时意,未得浮踪托此乡。
这首诗描绘了南湖夏日傍晚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放棹湖亭暑气凉”开篇,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湖面的暑气在划船之际变得清凉,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白蘋菰将满回塘”,白蘋和菰草在湖塘中繁茂生长,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樵柯斜倚眠芳草,渔网平铺晒夕阳”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湖边的劳作场景。砍柴的人将斧头斜靠在芳草上休息,渔夫则将渔网铺展开来晾晒夕阳,画面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这里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天入镜中涵翠碧,山沉月底接苍茫”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湖景。天空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呈现出翠绿与碧蓝交织的美景;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与天际相连,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最后,“漫怀经济安时意,未得浮踪托此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向往。他或许在感叹世事的变迁,又或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最终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寄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