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露拈花,迎凉支镜,日影才升。
看争奇梳插,万千缗直,斩新裁剪,四五铢轻。
一朵杨枝,半天鹦鹉,旧向慈悲记许曾。
纱窗下,理青丝三尺,水月泓澄。金针拈处盈盈。
频盥手金盆纤指擎。
愿石麟佛许,宜男入梦,并头莲证,再世同盟。
净室皈依,名香供养,三月持斋特记清。
郎痴绝,偏偎人憨谑,昨夜虔诚。
带露拈花,迎凉支镜,日影才升。
看争奇梳插,万千缗直,斩新裁剪,四五铢轻。
一朵杨枝,半天鹦鹉,旧向慈悲记许曾。
纱窗下,理青丝三尺,水月泓澄。金针拈处盈盈。
频盥手金盆纤指擎。
愿石麟佛许,宜男入梦,并头莲证,再世同盟。
净室皈依,名香供养,三月持斋特记清。
郎痴绝,偏偎人憨谑,昨夜虔诚。
这首《沁园春·浣手绣观音》由清代诗人陈世祥所作,描绘了一幅女子在清晨带露采花、迎凉梳妆,精心绣制观音像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宗教的虔诚。
首先,“带露拈花,迎凉支镜,日影才升”,开篇即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引入,女子在晨光初现时,带着露珠的花朵,手持镜子,迎接凉爽的晨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接着,“看争奇梳插,万千缗直,斩新裁剪,四五铢轻”,通过描述女子精心打扮的过程,展现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致关注。无论是插花还是梳妆,都力求精致,体现了女子的细腻心思和高雅品味。
“一朵杨枝,半天鹦鹉,旧向慈悲记许曾”,这一句将观音的形象融入其中,通过杨枝和鹦鹉的意象,传达了观音慈悲为怀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对观音的信仰和敬仰。
“纱窗下,理青丝三尺,水月泓澄”,在纱窗的映衬下,女子梳理着三尺长的青丝,仿佛水中的月亮般清澈明亮,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金针拈处盈盈,频盥手金盆纤指擎”,女子在绣观音时,动作轻盈,手指纤细,金盆中清水荡漾,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女子绣技的高超,也体现了她对这一神圣工作的虔诚与敬畏。
最后,“愿石麟佛许,宜男入梦,并头莲证,再世同盟。净室皈依,名香供养,三月持斋特记清”,表达了女子对于观音的祈愿,希望得到观音的庇佑,实现美好愿望,同时也体现了她对佛教的信仰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