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美人构亭子,岿然屹立深园里。
窗近断岩见怪石,壁临绝涧闻流水。
亭中一架古人书,知是群经及诸史。
桐叶滴露下阴砌,橘花随风飘静几。
美人素厌世俗语,有语利名须洗耳。
衡门反关高枕眠,红日三竿犹未起。
包山美人构亭子,岿然屹立深园里。
窗近断岩见怪石,壁临绝涧闻流水。
亭中一架古人书,知是群经及诸史。
桐叶滴露下阴砌,橘花随风飘静几。
美人素厌世俗语,有语利名须洗耳。
衡门反关高枕眠,红日三竿犹未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深园中构筑亭子的场景,展现了园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亭子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以及美人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世界的形象。
首句“包山美人构亭子,岿然屹立深园里”开篇点题,以“包山美人”象征高洁脱俗的女性形象,她亲自设计建造亭子,亭子稳稳地矗立在深邃的园林之中,预示着主人的雅致与超凡脱俗。
接着,“窗近断岩见怪石,壁临绝涧闻流水”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断岩怪石与绝涧流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暗示了园中环境的险峻与壮丽。
“亭中一架古人书,知是群经及诸史”则转而描写亭内的文化氛围,一排排古籍映衬出主人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桐叶滴露下阴砌,橘花随风飘静几”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象,桐叶上的露珠滴落,橘花随风轻舞,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
最后,“美人素厌世俗语,有语利名须洗耳。衡门反关高枕眠,红日三竿犹未起”通过美人对世俗话语的厌倦,以及她选择在简陋的衡门中高枕而眠,直到红日三竿才起床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她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她高尚情操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美人生活态度的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崇尚。
天目诸峰来迤逦,又向钱唐渡江水。
伏龙骪骳行地中,东尽由拳还崛起。
想见昔日遭秦驱,太古风雷入鞭箠。
山君据地不肯前,至今乱石犹西指。
下有石龟形质具,蹂躏良田捷于鬼。
伍员挥剑迹尚存,缺齾不完神乃死。
当时结友番禺君,别墅园池此经始。
朝阳亭上醉春风,谢安曾爱东山妓。
回首光阴二十年,往事浑非山尚是。
叹息佳人曹子丹,翁仲无言荆棘里。
摇铃鼓哨旁若无,乡里小儿何敢尔。
脊令脊令飞且鸣,能事多惭伯颙氏。
《余自辛亥岁馆于魏塘吴氏时义士静心先生方无恙长子彦良应门于家次子景良输力于时皆一时伟人季子季良为赘婿于外与余尤相友善岁壬申景良卒于官所归葬胥山诸孙各求分异学遂废而余乃去矣顷者不逞之徒坏其守冢之庐季良之子璋闻于官罪人斯得众称之曰能故为是诗以勉之》【元·黄玠】天目诸峰来迤逦,又向钱唐渡江水。伏龙骪骳行地中,东尽由拳还崛起。想见昔日遭秦驱,太古风雷入鞭箠。山君据地不肯前,至今乱石犹西指。下有石龟形质具,蹂躏良田捷于鬼。伍员挥剑迹尚存,缺齾不完神乃死。当时结友番禺君,别墅园池此经始。朝阳亭上醉春风,谢安曾爱东山妓。回首光阴二十年,往事浑非山尚是。叹息佳人曹子丹,翁仲无言荆棘里。摇铃鼓哨旁若无,乡里小儿何敢尔。脊令脊令飞且鸣,能事多惭伯颙氏。
https://shici.929r.com/shici/rXNYfN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