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这首诗歌颂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境界。"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表达了对佛教中“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以及“四智”(大圆镜智、大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的领悟和理解,这些是佛教高深的哲学概念,体现了禅宗对心性本体的认知。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描绘了一种境界,修行者与宇宙之间没有障碍,与万物和谐相处,随遇而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则批评了一种对修行的错误理解,即将修行作为一种刻意的追求或强迫的心灵操练,而不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涌现的真实状态。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表达了对禅宗中“师承”传统的尊重,以及通过这种师承关系来领悟禅理,超越世间的名闻利养,从而达到一种清净无为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体现了智通大师对于佛教禅修的一种高级境界的理解和赞美,它反映出唐代禅宗强调心性本自清净、不需刻意修持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