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
《偈》全文
唐 / 智通   形式: 偈颂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0)
注释
三身:佛教中的三个化身概念,代表佛性在不同层面的表现。
我体:自我本质或本体。
四智:佛教中智慧的四种形态,象征觉悟的不同层面。
本心:原始的、纯净的心灵。
融无碍:融合无阻,无障碍。
应物:适应和反应事物。
妄动:错误的行动或冲动。
真精:真正的精神或定力。
妙旨:深奥的教义或要旨。
师晓:由老师传授明白。
终亡:最终消除。
染污名:世俗的污染或名声。
翻译
三身即我本质,四智源自内心光明。
身心融为一体,顺应万物变化而无阻碍。
修行时常有误动,真正的定力并未坚守。
只有通过师传妙理,才能彻底消除污染,不留名于尘世。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境界。"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表达了对佛教中“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以及“四智”(大圆镜智、大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的领悟和理解,这些是佛教高深的哲学概念,体现了禅宗对心性本体的认知。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描绘了一种境界,修行者与宇宙之间没有障碍,与万物和谐相处,随遇而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则批评了一种对修行的错误理解,即将修行作为一种刻意的追求或强迫的心灵操练,而不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涌现的真实状态。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表达了对禅宗中“师承”传统的尊重,以及通过这种师承关系来领悟禅理,超越世间的名闻利养,从而达到一种清净无为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体现了智通大师对于佛教禅修的一种高级境界的理解和赞美,它反映出唐代禅宗强调心性本自清净、不需刻意修持的心得。

作者介绍

智通
朝代:唐   籍贯:陕州安邑

唐僧。陕州安邑人,俗姓赵。隋炀帝大业中出家。太宗贞观中诏入翻经馆,与梵僧对译《千臂千眼经》。高宗永徽中又译《千啭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等经。
猜你喜欢

次宫保质翁哭如宾韵·其一

东闽川岳会神奇,及冠操存俗巳移。

张陆忘年君与我,孟韩知己世还谁。

道真自信贫能乐,物候翻怜老易萎。

过尽城更寒转寂,月斜孤影雁垂垂。

(0)

和铁桥都宪梦余过郭西韵

千仞峨峨览德辉,地分闽粤重相违。

故知水断无鱼到,却望秋高有雁归。

调绝几容寻杜句,菊香还拟著陶衣。

龙山薄与青云近,竹杖人扶力尚微。

(0)

杨大正陶园用天游韵·其二

碧云为幕草为䄄,谋老应还自在身。

畎亩不忘心内事,神仙元是世间人。

攒眉社约云犹懒,捧腹农谈日许亲。

最喜和陶无却事,床移天外晚山频。

(0)

留别乡诸贤·其二

袜材终短重何禆,衰飒偏于老作期。

霖雨巳孤忧旱望,卿云空见出山时。

天南候雁随将去,客里周星感又移。

话别来贤心更切,棘林鸠梦未安枝。

(0)

留别少司寇顾梅田翁并诸贤·其二

待罪公曹梦许惊,率先时共赞无刑。

绳违如例施操纵,冲决何情易重轻。

三典敢忘天地德,一心真欲鬼神盟。

爽鸠千古凭谁嗣,直到苏公始姓名。

(0)

癸未生朝幸庵翁诗为寿和答并以寿翁·其三

索尽孤怀采绿朝,看花何日共阴陶。

头童未觉龟毛少,诗细从添鹤骨高。

约伴丹邱缘自浅,溯洄银汉路成遥。

鸴鸠决起元无力,薄趁风鹏上九霄。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