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弱不堪扶,春愁剧鹧鸪。
翠烟三月尽,红雨一庭芜。
晓日鸠呼妇,晴风雁引雏。
东邻踏青女,今日在南湖。
柳弱不堪扶,春愁剧鹧鸪。
翠烟三月尽,红雨一庭芜。
晓日鸠呼妇,晴风雁引雏。
东邻踏青女,今日在南湖。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春晴》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色与人情交织的画面。首句“柳弱不堪扶”,以柳树的柔弱暗示春意的娇嫩,难以经受风雨的摧残,形象生动。次句“春愁剧鹧鸪”,通过比喻鹧鸪的哀鸣,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春愁之深重。
第三句“翠烟三月尽”,翠绿的烟霭在三月春光中消散,象征着春光的流逝。第四句“红雨一庭芜”,形容花瓣如雨般飘落,庭院荒芜,寓示春色阑珊,繁华不再。
第五、六句“晓日鸠呼妇,晴风雁引雏”,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清晨的阳光下,斑鸠呼唤伴侣,晴朗的微风中,大雁引领着幼雏,充满生机与亲情。
最后一句“东邻踏青女,今日在南湖”,以邻居女子踏青的场景收尾,点明春日的习俗,也暗含诗人对春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邻家女子闲适生活的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以及人生的无常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