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春水发,吴舫到何迟。
芳草行吟处,孤鸿入望时。
沧江成远别,白首见相知。
欲赋三山胜,茫茫不可期。
海门春水发,吴舫到何迟。
芳草行吟处,孤鸿入望时。
沧江成远别,白首见相知。
欲赋三山胜,茫茫不可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陈驾部锡卿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美景的向往。首句“海门春水发”以春水初涨的景象开篇,暗示着季节更替与生机勃勃,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情感基调。接着,“吴舫到何迟”一句,通过询问友人的船只何时到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行程的关心。
“芳草行吟处,孤鸿入望时”两句,运用了典型的古典意象,芳草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行吟则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孤鸿则代表了远方的友人,以及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体验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显寂寥的意境。
“沧江成远别,白首见相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沧江象征着时间和距离,远别表达了分别的无奈与伤感;而“白首见相知”则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即使年华老去,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依然不变。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欲赋三山胜,茫茫不可期”表达了诗人想要歌颂美好景色的愿望,但又意识到这种愿望可能难以实现的无奈。三山胜景,常用来比喻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之地,此处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以及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友情与理想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